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探春慢·其三四明次黄玉泉》
《探春慢·其三四明次黄玉泉》全文
宋 / 赵以夫   形式: 词  词牌: 探春慢

宝胜宾春,华灯照夜,穷冬浑然如客。

炉焰鳞红,杯深翡翠,早减三分寒力。

一笑团栾处,恰喜得、雪消风息。

苔枝数蕊明珠,恍疑香麝初拆。

懊恨东君无准,甚朝做重阴,暮还晴色。

唤燕呼莺,雕花镂叶,机巧可曾休得。

静里无穷意,漫看尽、纷纷红白。

且听新腔,红牙玉纤低拍。

(0)
注释
宝胜:珍贵的胜利。
宾春:迎接春天。
浑然:完全。
如客:像客人一样。
炉焰:炉火。
鳞红:火焰闪烁。
翡翠:绿色宝石。
寒力:寒冷。
一笑:欢笑。
团栾:家庭聚会。
雪消风息:冰雪消融,风声停止。
苔枝:覆盖苔藓的树枝。
数蕊:几朵花蕊。
明珠:珍珠般的花朵。
香麝:香气浓郁的麝香。
懊恨:懊恼。
东君:古代对春神的称呼。
无准:变化无常。
唤燕呼莺:呼唤燕子和黄莺。
雕花镂叶:精美的雕刻装饰。
机巧:巧妙的设计。
静里:寂静中。
无穷意:无尽的思绪。
红白:指花开花落。
新腔:新的曲调。
红牙玉纤:红色的乐器和细长的手指。
低拍:轻柔地敲击。
翻译
宝胜宾春,华灯照夜,穷冬浑然如客。
炉焰鳞红,杯深翡翠,早减三分寒力。
一笑团栾处,恰喜得、雪消风息。
苔枝数蕊明珠,恍疑香麝初拆。
懊恨东君无准,甚朝做重阴,暮还晴色。
唤燕呼莺,雕花镂叶,机巧可曾休得。
静里无穷意,漫看尽、纷纷红白。
且听新腔,红牙玉纤低拍。
鉴赏

这首宋词《探春慢·其三》是赵以夫所作,描绘了冬日夜晚的温馨景象。"宝胜宾春"和"华灯照夜"展现出节日或宴席的热闹气氛,即使在严寒的冬季,也洋溢着暖意。"炉焰鳞红,杯深翡翠"描绘了火炉燃烧的热烈与酒杯中翠绿色液体的深沉,使人感到暖意融融。

"一笑团栾处,恰喜得、雪消风息"写出了人们围坐一团,笑语欢声,庆幸风雪已停,增添了欢乐的氛围。"苔枝数蕊明珠,恍疑香麝初拆"运用比喻,形容冰雪融化后,苔藓上晶莹的露珠如同明珠般,仿佛初绽的花朵散发出香气。

词人接着表达了对气候变化无常的不满,"懊恨东君无准",感叹春天的脚步不稳,一会儿阴雨连绵,一会儿又放晴。"唤燕呼莺,雕花镂叶"则借自然之景,暗示时光流转,春意渐浓。"机巧可曾休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即使人事繁复,也无法阻挡春天的到来。

最后,词人选择沉浸在这纷繁的红白花海中,享受宁静的美好,聆听新曲,"红牙玉纤低拍"描绘了音乐的悠扬,为这冬末春初的景色增添了一抹艺术的韵味。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冬末春初的转换,以及人们在其中的感受和期待,充满了生活情趣和季节的诗意。

作者介绍

赵以夫
朝代:宋   字:用父   号:虚斋   籍贯:福建省福州府长乐县(今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   生辰:1189-1256

赵以夫(1189-1256),字用父,号虚斋,福建省福州府长乐县(今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人。南宋嘉定十年(1217)进士。历知邵武军、漳州,皆有治绩。嘉熙初(1237),为枢密都承旨兼国史院编修官。二年,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副使,四年,复除枢密都承旨,淳祐五年(1245),出知建康府,七年,知平江府。以资政殿学士致仕。有《虚斋乐府》。 
猜你喜欢

次韵潜师放鱼

法师说法临泗水,无数天花随麈尾。

劝将净业种西方,莫待梦中呼起起。

哀哉若鱼竟坐口,远愧知几穆生醴。

况逢孟简对卢仝,不怕校人欺子美。

疲民尚作鱼尾赤,数罟未除吾颡泚。

法师自有衣中珠,不用辛苦泥沙底。

(0)

闻李公择饮傅国博家大醉二首·其一

儿童拍手闹黄昏,应笑山公醉习园。

纵使先生能一石,主人未肯独留髡。

(0)

和章七出守湖州二首·其一

方丈仙人出淼茫,高情犹爱水云乡。

功名谁使连三捷,身世何缘得两忘。

早岁归休心共在,他年相见话偏长。

只因未报君恩重,清梦时时到玉堂。

(0)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其六

行乐惜芳辰,秋风常苦早。

谁知念离别,喜见秋瓜老。

秋瓜感霜霰,茎叶飒已槁。

宦游归无时,身若马系皂。

悲鸣念千里,耿耿志空抱。

多忧竟何为,使汝玄发缟。

(0)

含云晚归寄真师

每扣禅关即晚归,尘中回首万缘非。

不愁幻翳迷心地,且听潮音振祖衣。

归路往来无别径,夜光清彻有馀辉。

虎溪旧社知重约,陶令如今已息机。

(0)

安西闻捷·其一

鹰扬塞外得非熊,万里金城一箭通。

玉帐投壶随燕豆,坐看飞将缚骁戎。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陈邦彦 李流芳 皮日休 曹彦约 沈约 李峤 何绍基 周霆震 张舜民 倪瓒 康有为 陈寅恪 李慈铭 顾贞观 司空图 唐庚 倪元璐 张问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