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说法临泗水,无数天花随麈尾。
劝将净业种西方,莫待梦中呼起起。
哀哉若鱼竟坐口,远愧知几穆生醴。
况逢孟简对卢仝,不怕校人欺子美。
疲民尚作鱼尾赤,数罟未除吾颡泚。
法师自有衣中珠,不用辛苦泥沙底。
法师说法临泗水,无数天花随麈尾。
劝将净业种西方,莫待梦中呼起起。
哀哉若鱼竟坐口,远愧知几穆生醴。
况逢孟简对卢仝,不怕校人欺子美。
疲民尚作鱼尾赤,数罟未除吾颡泚。
法师自有衣中珠,不用辛苦泥沙底。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次韵潜师放鱼》。从诗中可以看出,法师在泗水旁边讲经说法,天花随着他的拂尘飞舞,这是对佛法力量和神圣性的描绘。劝导将军要净化心业,向往西方极乐世界,不应等待梦中相呼唤。这部分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净土宗的向往。
哀哉若鱼竟坐口,是对世间苦难深感同情之情。远愧知几穆生醴,可能是指诗人自己对于世俗功名利禄的不屑一顾,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自嘲之意,因为“穆”字有酒醉的含义。
接下来的“况逢孟简对卢仝,不怕校人欺子美”,则是说即使遇到严厉的批评或是古代名士如孟简、卢仝,也不畏惧,因为自己的心志坚定,行为光明。
最后,“疲民尚作鱼尾赤,数罟未除吾颡泚”,诗人表达了对民众苦难的同情,人民还在辛勤劳作,就像鱼儿在水中挣争求生存,而自己则希望能够超脱世俗的羁绊。全诗最后两句“法师自有衣中珠,不用辛苦泥沙底”,则是说真正修行的人内心充满智慧和光明,就像衣服里的珍珠,不需要在尘世间辛勤寻觅。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苏轼的佛学素养,也透露出他对于人生、功名以及出世思想的深刻感悟。
望远写秋江,秋意无起止。
何曾见寸波,竟纸皆秋水。
烟中过寒山,江净翻如纸。
空色有无间,身在秋江里。
三子追随,文笔峥嵘,相如上林。
正遥山雨过,岚光涌翠,平湖风起,天气行金。
老我何堪,颓然于上,得共停舟赏此音。
高歌罢,似千山月冷,万壑龙吟。玻瓈莫厌杯深。
尽尘土、机关苦用心。
对湖山如此,安能不醉,交亲知己,何处重寻。
慷慨中流,阑干拍遍,离合悲欢一古今。
明朝去,向滕王阁上,暮两孤斟。
玉斧云孙,自然有、仙风道骨。
眉宇带、九秋清气,半山晴月。
入手黄金还散尽,短蓑醉舞青冥窄。
向大梁、城里觅丹砂,聊为客。惊人字,蛟蛇活。
借造物,驱春色。问别来挥洒,几多珠璧。
合眼梦魂寻故里,摩挲明秀峰头碧。
看归来、都卷五湖光,杯中吸。
倦游老眼,放閒身、管领黄华三日。
客子秋高,茅舍外、满眼秋岚欲滴。
泽国清霜,澄江爽气,染出千林赤。
感时怀古,酒前一笑都释。
千古栗里高情,雄豪割据,戏马空陈迹。
醉里谁能知许事,俯仰人间今昔。
三弄胡床,九层飞观,唤取穿云笛。
凉蟾有意,为人点破空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