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初夏有作》
《初夏有作》全文
宋 / 夏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玉琯葭灰昨夜吹,日华光暖向阳枝。

东君乱点丹青笔,真宰忙挥造化椎。

红日暗长人不觉,好花偷发蝶先知。

后园无限桃兼李,留待新恩得意时。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hūxiàyǒuzuò
sòng / xiàsǒng

guǎnjiāhuīzuóchuīhuáguāngnuǎnxiàngyángzhī

dōngjūnluàndiǎndānqīngzhēnzǎimánghuīzàohuàzhuī

hóngànchángrénjuéhǎohuātōudiéxiānzhī

hòuyuánxiàntáojiānliúdàixīnēnshí

注释
玉琯:古代计时器,用竹管和葭灰(即芦苇灰)来测量时间。
葭灰:古代计时用的芦苇灰。
日华:日光。
东君:古代对春天的称呼,象征春神。
丹青笔:比喻春天的色彩斑斓。
真宰:大自然的主宰。
造化椎:比喻大自然的创造力。
红日暗长:太阳升起,天色渐亮。
偷发:悄悄开放。
后园:自家的后院。
新恩:新的恩赐或宠爱。
得意时:感到满足或快乐的时候。
翻译
昨晚玉琯中葭灰被吹散,阳光温暖照在向阳的树枝上。
春神随意地挥洒丹青色彩,大自然之主忙碌地挥舞着创造的锤子。
红日渐渐升起,人们并未察觉,只有蝴蝶先感知到美好的花朵悄然绽放。
后花园里满是桃李,等待着新的恩宠降临,那时我会心满意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夏竦的《初夏有作》,描绘了初夏时节的景象。首句“玉琯葭灰昨夜吹”以古代计时器“玉琯”和“葭灰”(芦苇灰)的更替,暗示夜色已去,新的一天开始。次句“日华光暖向阳枝”则写出阳光照耀下植物生机盎然,枝头充满活力。

第三句“东君乱点丹青笔”中的“东君”是春神,比喻太阳,形象地描绘了阳光洒落,万物被染上色彩的过程。第四句“真宰忙挥造化椎”中,“真宰”指自然主宰,用“挥椎”形容大自然的创造力,生动展现了春天的忙碌与生机。

“红日暗长人不觉,好花偷发蝶先知”两句,通过“暗长”和“偷发”,写出了春天悄然无声的变化,只有蝴蝶敏感地察觉到花朵的绽放。最后两句“后园无限桃兼李,留待新恩得意时”以桃李比喻美好的事物,表达诗人期待得到朝廷恩宠的心情,同时也寓言春天的美好将随时间推移而消逝。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富有画面感,既描绘了初夏的景色,又寄寓了诗人的情感和期待。

作者介绍
夏竦

夏竦
朝代:宋   字:子乔   籍贯:江州德安县(今江西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   生辰:985—1051年

夏竦(985年—1051年),字子乔。别称夏文庄、夏英公。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北宋大臣、古文字学家,夏承皓之子。初谥“文正”,后改谥“文庄”。夏竦以文学起家,曾为国史编修官,也曾任多地官员,宋真宗时为襄州知州,宋仁宗时为洪州知州,后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等职。由于夏竦对文学的造诣很深,所以他的很多作品都流传于后世。
猜你喜欢

元夜家木月招同王础尘紫巘乔梓欧明水集一持上人华严精舍灯下咏水仙花同用十三元韵

同人复得共清尊,野外幽期日易昏。

禅室有灯还卜夜,仙花无土亦盘根。

罗浮瑶草何繇拾,姑射冰肌未可言。

又是一年春到也,白头相对倍销魂。

(0)

花朝后五日同梁药亭屈本庵吴山带李方水集石公离六堂即事书怀二首·其一

春半花犹未,农时雨不来。

言寻方丈约,笑为老僧开。

古井人争水,空池鹤印苔。

隐忧惭素饱,钟罢且徘徊。

(0)

乞药

痴心未肯死前休,岂有丹方驻黑头。

吟苦望邀来世读,血枯皆代昔人愁。

流连好夜常穿晓,不出青春直过秋。

乞得老来还若此,目精明似电光流。

(0)

因成形自洪炉里,冷处来希热处过。

贫士橐中千日计,五侯筵上一时歌。

写将妙质传圆月,别出新裁付小荷。

只用上边三四字,从来深愧读书多。

(0)

冲虚观

浮生无百年,脆质今二毛。

言寻仙人居,焉惮登陟劳。

褰衣遵涧曲,辍棹逾平皋。

轻风澹馀云,仰见岩岫高。

真宫敞峻宇,飞陛临层霄。

群峰列垣墉,众壑潨溪桥。

石池曜红蕖,乳窦凝金膏。

猿鸟分夜鸣,林泉声相遭。

缅怀著书人,丹砂乐南交。

幽洞俯日月,天路流云璈。

虑释神必凝,理得形自超。

安知后来者,澹荡非吾曹。

(0)

杂诗九首·其六

萧萧君马鸣,夜夜闻歌声。

马悲慕俦侣,独歌谁和汝。

结束下空阶,仰瞻霜与露。

缺月衔东隅,旄头没何处。

思为伺晨鸟,举舌催天曙。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陈去病 胡旦 王季烈 何如璋 朱兴悌 杨昭俭 张民表 赵善庆 刘安 蒋溥 顾宪成 蔡惠如 魏元忠 温庭皓 毛纪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