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苦吟》
《苦吟》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古风

蚁无秋衣雁有裘,霜天谋食各自愁。

雁声寒死叫不歇,蚁膝冻僵行复休。

先生苦吟日色晚,老铃来催吃朝饭。

小儿诵书呼不来,案头冷却黄齑面。

(0)
注释
蚁:蚂蚁。
秋衣:秋天的衣服。
雁:大雁。
裘:皮毛衣服。
谋食:寻找食物。
愁:忧虑。
苦吟:专心致志地吟诗。
日色晚:天色已晚。
铃:仆人。
朝饭:早饭。
呼不来:喊他不应。
冷却:变凉。
黄齑面:黄豆酱。
翻译
蚂蚁没有秋衣而大雁有羽毛保暖,寒冷的天气里各自为寻找食物而忧虑。
大雁在霜冷中哀鸣不止,直到冻僵也不能停止飞翔,蚂蚁因腿脚冻僵无法行动。
先生专心致志地吟诗直到天色已晚,老仆前来催促他吃早饭。
孩子们读书喊他,他却因沉醉于诗的世界而不应,书案上的黄豆酱都凉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寒冷的景象,通过对比蚂蚁和大雁的不同遭遇,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困苦的同情以及对学习和写作不懈追求的自勉。

首句“蚁无秋衣雁有裘”借蚂蚁和大雁的形象,描绘出它们各自为冬日的生存而忧虑的情景。蚂蚁虽然勤劳,但在寒冷的季节中它却没有足够的“秋衣”来御寒;相反,大雁则有着自然赋予的羽毛“裘”以抵御严寒。这两者之间的对比,既展示了自然界生物为了生存所做的不同准备,也隐喻了人世间弱肉强食、贫富不均的现实。

接着,“霜天谋食各自愁。雁声寒死叫不歇”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表达出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每一个生命都不得不为自己的生存而忧虑和奋斗。这里的“霜天”营造了一种冰冷、无情的氛围,而大雁凄厉的叫声则是对这种严苛境遇的无奈抗争。

紧接着,“蚁膝冻僵行复休”则转向了蚂蚁的处境,虽小但不懈努力。即便是在寒冷中行动艰难,它也没有停止寻找食物和生存下去的决心。这既是对蚂蚁坚韧生命力的赞美,也映射出诗人面对困境时不屈不挠的精神态度。

最后,“先生苦吟日色晚,老铃来催吃朝饭。小儿诵书呼不来,案头冷却黄齑面”则转向了诗人的个人感受和生活状态。诗人在严寒中依旧坚持写作,虽然天色已晚,但他仍需忍受饥饿与寒冷的煎熬。而“小儿诵书呼不来,案头冷却黄齑面”则是对家境的描摹,小孩子在学习上也未能得到应有的关注和温暖,这里面的“黄齑面”可能是一种食物,但更多地表现了生活的贫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中的不易和艰辛有着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知识追求、学习不懈的坚持和自我激励。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夜过蠡西竹梧书院

当年读书处,今日喜重过。

拂树霜华重,穿帘月色多。

兴同狂阮籍,迹类病维摩。

醉向孤灯坐,凄凉奈若何。

(0)

赠丁侍御同年赴南都三绝·其一

沧江一棹驾长风,水底鱼龙亦避骢。

他日埋轮兼破柱,始知江海有孤忠。

(0)

晚登南安公馆后楼

夕阳烟郭万山围,暮倚危阑挹翠微。

岭海天高人北望,江湖秋老雁南飞。

疏帘风透还吹帽,虚槛云来欲上衣。

兴比庾楼真不浅,坐看明月渐辉辉。

(0)

由万安山行回赣途中杂咏三首·其二

飞盖行山径,穿松过野桥。

雾连江树暝,天接岭云遥。

过客多随伴,居民半是樵。

前行无传舍,借榻度今宵。

(0)

渡黄河遇风

河上东风吹客袍,中流浊浪拍天高。

平生不识风波态,今日方知涉险劳。

(0)

城中夜归

日落归心促,天高朔气凝。

月明寒渡水,烟白夜船灯。

疏懒真堪弃,脂韦素未能。

拙哉萧狷叟,垂老乞为僧。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刘子羽 王通 陈经正 钱端礼 田顼 成克巩 沈焕 毕大节 幸元龙 邓玉宾 耶律洪基 王翱 金昌绪 尹懋 谭意哥 段文昌 周煇 陆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