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无秋衣雁有裘,霜天谋食各自愁。
雁声寒死叫不歇,蚁膝冻僵行复休。
先生苦吟日色晚,老铃来催吃朝饭。
小儿诵书呼不来,案头冷却黄齑面。
蚁无秋衣雁有裘,霜天谋食各自愁。
雁声寒死叫不歇,蚁膝冻僵行复休。
先生苦吟日色晚,老铃来催吃朝饭。
小儿诵书呼不来,案头冷却黄齑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寒冷的景象,通过对比蚂蚁和大雁的不同遭遇,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困苦的同情以及对学习和写作不懈追求的自勉。
首句“蚁无秋衣雁有裘”借蚂蚁和大雁的形象,描绘出它们各自为冬日的生存而忧虑的情景。蚂蚁虽然勤劳,但在寒冷的季节中它却没有足够的“秋衣”来御寒;相反,大雁则有着自然赋予的羽毛“裘”以抵御严寒。这两者之间的对比,既展示了自然界生物为了生存所做的不同准备,也隐喻了人世间弱肉强食、贫富不均的现实。
接着,“霜天谋食各自愁。雁声寒死叫不歇”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表达出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每一个生命都不得不为自己的生存而忧虑和奋斗。这里的“霜天”营造了一种冰冷、无情的氛围,而大雁凄厉的叫声则是对这种严苛境遇的无奈抗争。
紧接着,“蚁膝冻僵行复休”则转向了蚂蚁的处境,虽小但不懈努力。即便是在寒冷中行动艰难,它也没有停止寻找食物和生存下去的决心。这既是对蚂蚁坚韧生命力的赞美,也映射出诗人面对困境时不屈不挠的精神态度。
最后,“先生苦吟日色晚,老铃来催吃朝饭。小儿诵书呼不来,案头冷却黄齑面”则转向了诗人的个人感受和生活状态。诗人在严寒中依旧坚持写作,虽然天色已晚,但他仍需忍受饥饿与寒冷的煎熬。而“小儿诵书呼不来,案头冷却黄齑面”则是对家境的描摹,小孩子在学习上也未能得到应有的关注和温暖,这里面的“黄齑面”可能是一种食物,但更多地表现了生活的贫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中的不易和艰辛有着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知识追求、学习不懈的坚持和自我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