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国微茫识路长,衔泥时带落花香。
绸缪岂为防阴雨,栖息从来托画梁。
择木不教群鸟妒,将雏能待九霄翔。
即论秋去春还至,旧垒依然王谢堂。
海国微茫识路长,衔泥时带落花香。
绸缪岂为防阴雨,栖息从来托画梁。
择木不教群鸟妒,将雏能待九霄翔。
即论秋去春还至,旧垒依然王谢堂。
此诗描绘了燕子筑巢的生活习性与智慧选择。首句“海国微茫识路长”,以海国喻广阔天地,燕子虽识途千里,却也需历经艰辛。次句“衔泥时带落花香”,生动展现了燕子筑巢时的细腻与美丽,不仅体现了其勤劳,更赋予了自然之美的诗意表达。
“绸缪岂为防阴雨,栖息从来托画梁”两句,借燕子筑巢于画梁之上,暗示其选择的智慧与安全意识,同时也暗含了对人类文明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隐喻。
“择木不教群鸟妒,将雏能待九霄翔”则进一步赞美了燕子的独立与自信,它们在选择栖息地时不受他人影响,且能培养后代展翅高飞,象征着成长与自由。
最后,“即论秋去春还至,旧垒依然王谢堂”以燕子每年往返迁徙,象征生命的循环与永恒,同时“王谢堂”作为典故,寓意着历史的变迁与家族的兴衰,但燕子的归来,仿佛是时间与空间的见证,传递出一种超越物质与时间的恒久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燕子这一形象,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生活哲理与历史文化的多重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时间深刻而独特的感悟。
午漏阴阴,许忘机翠禽,屏罅衔雪。
太息年光逝水,客装难发。
忙过幽亭痛饮,放诞使、俗流惊绝。
嬉游惯、秉烛弹棋,尘埃谁识清骨。朝簪唱鸡又歇。
况林间伴侣,长聚休别。残蜡无多,堤上渐有春物。
重奏沉香乐府,不忍问、杨妃遗袜。
从今去、镂管难停,白家全要烟月。
药驾萧寒,鹤巢空、俊人来共烹雪。
蜡就东山双屐,顿教毫发。
世界苍茫未辨,觉此地、亭举清绝。
銮坡邈、楚调争弹,好官偏恼狂骨。军城暮笳渐歇。
算青回陌上,芳草难别。惜取风流,卿相恐是废物。
重约秦楼酩酊,想像里、莲花承袜。
漏声促、柳巷旋车,夜深谁饯瑶月。
行过富春渚,绝壁倚青天。
披裘男子高卧,安取客星悬。
手弄桐庐烟雾,秋水不随人老,花覆打鱼船。
青史几兴废,竿影至今圆。摘松鬣,摩藓石,恨高寒。
谢家如意偏到,山顶泣婵娟。
欲起云台将相,罗拜先生床下,汉鼎定千年。
旧事休深论,溪畔且安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