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睹南阳奏,强藩已就擒。
弃城知法在,问罪见谋深。
帐外军声寂,怀中帝诏临。
两年三授首,真是快人心!
朝睹南阳奏,强藩已就擒。
弃城知法在,问罪见谋深。
帐外军声寂,怀中帝诏临。
两年三授首,真是快人心!
这首诗描绘了朝廷平定叛乱的壮举,展现了对法律的尊重与对罪行的严惩。首句“朝睹南阳奏,强藩已就擒”开篇即点明了事件的核心——朝廷收到南阳的奏报,得知叛乱的强藩已被捕获。这种快速而果断的行动,体现了朝廷对维护国家统一和法律尊严的决心。
接着,“弃城知法在,问罪见谋深”两句进一步阐述了事件的背景和深层意义。叛乱者放弃防守,选择逃离,这并非简单的战术选择,而是对法律权威的无视。朝廷通过审慎的策略,最终追究了叛乱者的责任,彰显了法律的公正与深谋远虑。
“帐外军声寂,怀中帝诏临”描绘了战场上的宁静与皇帝旨意的庄严。尽管战争已经结束,但空气中弥漫着胜利的宁静,皇帝的诏书如同神圣的命令,传达着对胜利的肯定和对未来的规划。这一场景既展示了军事行动的高效,也体现了君主权威的至高无上。
最后,“两年三授首,真是快人心!”总结了事件的结果,表达了民众对正义得以伸张的喜悦之情。在两年的时间里,叛乱者被连续三次处决,这样的结局不仅震慑了潜在的叛乱者,也极大地增强了民众对朝廷治理的信心和对法律的敬畏之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了历史事件的紧张与激烈,同时也传递出对法律正义的颂扬和对国家统一的渴望。
今岁元宵,禁晴架雨,装阴做霭。
嫦娥何处,盼断一天冰彩。
遍春城、街泥未消,蕙花梅萼徒潇洒。
算六街寂静,火蛾罢闹,紫姑停赛。窗外。閒愁大。
笑冷淡光阴,岁华虚卖。愔愔坊曲,残雪恹恹还在。
记当初、小市夜桥,月明笑语春如海。
叹如今、只有东风,乍小吹灯带。
十载鬓丝禅板,东风又起,吹到閒情。
谁遣枇杷花下,蓦遇卿卿。
绿水晓、满眶娇泻,垂杨软、一捻身轻。斗倾城。
金九绿帻,分外盈盈。回程。
兰舟同上,如规月白,似簟波平。
羞晕微红,半腮香玉脸潮生。
燕声松、解调闽语,莺喉脆、宛弄秦筝。酒微酲。
小楼今夜,春梦难成。
老屋数间耳,世事不关渠。
堆墙牛腰囷蠢,巨束笋般粗。
中有奇文兀奡,每夜必腾光怪,鳌掷与鲸呿。
力压古声叟,气慑万獠奴。珠零乱,玉夭矫,翠模糊。
我行以手扪摸,作此定谁欤。
既似苔纹瓦篆,又似碑残鼓齾,字里吼于菟。
乃是兰陵董,词集曰苍梧。
拍手唱铜斗,蹋地舞回波。
世间穷达有命,扰扰若之何。
收罢百钱帘下,雨后一街人少,客有猎缨过。
仆病坐磨蝎,君丑类鸡窠。如箕舌,皤其腹,口悬河。
眼中只爱绿帻,谁解爱青娥。
颇怪丈人痀偻,却恐舍人居謈,戏语莫相呵。
绝倒黄幡绰,抚掌敬新磨。
匀红剔翠,掷星眸斜卖。
春娇尚未忒玲珑,却已会、三分无赖。
笑匿花丛衫影在,怨风吹罗带。
银筝砑紧鸡鸣快,做殢人情态。
玉船频到只推辞,道酒病、昨宵曾害。
挼碎红梅庭下洒,骂粉郎心坏。
风约飞红趁,雨涴香泥印。春归算隔几多时,近。近。
近。挑菜人稀,湔裙节过,卖饧声紧。
已少寻春分,好把閒愁论。那年却记共王郎,韵。韵。
韵。丝管精详,宾朋妥帖,心情安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