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数间耳,世事不关渠。
堆墙牛腰囷蠢,巨束笋般粗。
中有奇文兀奡,每夜必腾光怪,鳌掷与鲸呿。
力压古声叟,气慑万獠奴。珠零乱,玉夭矫,翠模糊。
我行以手扪摸,作此定谁欤。
既似苔纹瓦篆,又似碑残鼓齾,字里吼于菟。
乃是兰陵董,词集曰苍梧。
老屋数间耳,世事不关渠。
堆墙牛腰囷蠢,巨束笋般粗。
中有奇文兀奡,每夜必腾光怪,鳌掷与鲸呿。
力压古声叟,气慑万獠奴。珠零乱,玉夭矫,翠模糊。
我行以手扪摸,作此定谁欤。
既似苔纹瓦篆,又似碑残鼓齾,字里吼于菟。
乃是兰陵董,词集曰苍梧。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陈维崧所作,名为《水调歌头·读董舜民苍梧词题后》。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通过老屋内堆积如山的书籍,展现了对董舜民作品的深刻理解和赞赏。
诗的前半部分描述了老屋内的书籍堆积如山,形象地比喻为“牛腰囷蠢”和“笋般粗”,显示出书籍之多且厚重。接着,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这些书籍中蕴含的“奇文兀奡”,夜晚时分,这些文字仿佛发出光怪陆离的光芒,如同海中的巨鳌和鲸鱼张口,气势磅礴,令人震撼。
诗的后半部分则聚焦于书籍内容的丰富和深邃。诗人提到书籍中的文字如同“珠零乱,玉夭矫,翠模糊”,形象地描绘了文字的华美与复杂。他亲自用手触摸这些文字,试图探寻其背后的创造者是谁。最终,诗人确认这些文字出自兰陵董氏之手,其作品集名为《苍梧词》,并对其文采飞扬、气势恢宏给予了高度评价。
整首诗通过对老屋内书籍的描绘,以及对董舜民作品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与敬仰,同时也表达了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深刻理解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