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计开怀遣所思,写成疑雨百篇诗。
非因求觉襄王梦,岂是微吟宋玉辞。
无计开怀遣所思,写成疑雨百篇诗。
非因求觉襄王梦,岂是微吟宋玉辞。
这首诗《蛾眉七绝百首(其一百)》由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女诗人吴妍因创作。吴妍因以女性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对爱情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中“无计开怀遣所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困扰,无法找到排解思念之情的方法。“写成疑雨百篇诗”,说明诗人通过诗歌创作来倾诉内心的情感,如同在雨中寻找慰藉,每一篇诗都是情感的流露。这里“疑雨”二字,既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创作时的心境,也暗示了诗歌如同雨滴般细腻而深沉。
“非因求觉襄王梦”,引用了楚襄王梦见神女的故事,象征着诗人并非为了追求某种超脱或幻象,而是出于真挚的情感和内心的呼唤。“岂是微吟宋玉辞”,则提到宋玉的诗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情感表达不是轻描淡写,而是有着深厚的情感基础和深刻的内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巧妙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对爱情与人生深刻而复杂的思考,以及通过诗歌创作寻求心灵寄托的过程。吴妍因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将个人情感与历史典故相结合,呈现出一种既传统又具有现代感的艺术风格。
东坡真天人,万事早超悟。
生死固了然,刀锯不足怖。
方其谪岭海,负瓢歌道路。
此已遗形骸,死埋随到处。
朝云尔何人,从公不忍去。
万里烟瘴深,此岂有羡慕。
当时士大夫,反眼相背负。
孰料祸患中,义行唯妾妇。
懿哉配坡公,清名照缣素。
惠州松树林,不是小蛮墓。
仲春闰月天气佳,天岂有意迟群葩。
天公正为老人设,剩添一月延韶华。
今春计日百二十,不比严霜烈日空增加。
良辰好景不易得,此日讵可容易过。
汉家天子赐甲子,所见殆可儿童誇。
直须烂醉答造物,秉烛列炬惊林鸦。
莲为君子花,竹有君子操。
深衣古君子,清以仙自号。
徘徊莲竹间,似觉皆所好。
水边立良久,林外复高蹈。
翩然侧翅舞,意喜佳客到。
客家江南村,幽处著吟帽。
有莲环钓石,有竹近茶灶。
胎仙夜生子,并入平安报。
朅来踏京尘,久矣不闻耗。
今晨三君子,一见慰怀抱。
主人勿却客,借此日笑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