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得常州感慈邦长老书求诗兼寄邻老》
《得常州感慈邦长老书求诗兼寄邻老》全文
宋 / 李之仪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清晨得君书,远意来吴中。

开缄一见面,顿觉百虑空。

书词若萧屑,怪我情不通。

我岂逐物者,君亦如冥鸿。

便当永相忘,何计騧与骢。

闻君奋钤槌,喝下分华戎。

晚鱼会千指,一一麻中蓬。

朝参月破牖,暮请灯在笼。

坐令万折异,沛然俱向东。

缘契乃如此,想见圭璧丛。

胡为特垂手,千里寻庞公。

庞公无伎俩,只这是家风。

复如多闻师,亦在兜率宫。

人间最胜处,何必颜如童。

会当谢朝谒,烂漫游无穷。

(0)
鉴赏

此诗《得常州感慈邦长老书求诗兼寄邻老》由宋代诗人李之仪所作,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诗人清晨收到常州感慈邦长老的书信,内心感到喜悦与平静。长老的来信如同清风拂面,让诗人顿觉心灵的空灵与宁静。诗人对长老的关怀与理解表示感激,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与长老之间深厚的情谊,仿佛是冥冥之中注定的缘分,使得两人能够相互理解,彼此忘却世俗的纷扰。

后半部分则通过描述长老的生活日常,展现其修行的坚定与内心的平和。长老每日的参禅、晚间的聚会、夜晚的静思,都充满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宇宙自然的敬畏。诗人通过这些细节,赞美了长老超脱尘世的精神追求,以及其对人生真谛的深刻领悟。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长老的敬仰之情,认为长老的存在本身就是人间最胜之处,不需外求,内心的纯净与智慧即为最美的风景。同时,诗人也期待着未来能与长老一同游历,体验生命的无限可能。

整首诗以书信为引子,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长老的修行生活,展现了诗人对长老的崇敬与向往,同时也传达了对内心平静与精神自由的追求。

作者介绍
李之仪

李之仪
朝代:宋   字:端叔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生辰:1038~1117

李之仪(104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今属山东省)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猜你喜欢

自宾客迁太子少傅分司

头上渐无发,耳间新有毫。

形容逐日老,官秩随年高。

优饶又加俸,闲稳仍分曹。

饮食免藜藿,居处非蓬蒿。

何言家尚贫,银榼提绿醪。

勿谓身未贵,金章照紫袍。

诚合知止足,岂宜更贪饕。

默默心自问,于国有何劳。

(0)

伤唐衢二首·其一

自我心存道,外物少能逼。

常排伤心事,不为长叹息。

忽闻唐衢死,不觉动颜色。

悲端从东来,触我心恻恻。

伊昔未相知,偶游滑台侧。

同宿李翱家,一言如旧识。

酒酣出送我,风雪黄河北。

日西并马头,语别至昏黑。

君归向东郑,我来游上国。

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

怜君儒家子,不得诗书力。

五十著青衫,试官无禄食。

遗文仅千首,六义无差忒。

散在京洛间,何人为收拾。

(0)

开襟

开襟何处好,竹下池边地。

馀热体犹烦,早凉风有味。

黄萎槐蕊结,红破莲芳坠。

无奈每年秋,先来入衰思。

(0)

赠杨使君

曾嗟放逐同巴峡,且喜归还会洛阳。

时命到来须作用,功名未立莫思量。

银衔叱拨欺风雪,金屑琵琶费酒浆。

更待城东桃李发,共君沈醉两三场。

(0)

感旧纱帽

昔君乌纱帽,赠我白头翁。

帽今在顶上,君已归泉中。

物故犹堪用,人亡不可逢。

岐山今夜月,坟树正秋风。

(0)

酒熟忆皇甫十

新酒此时熟,故人何日来。

自从金谷别,不见玉山颓。

疏索柳花碗,寂寥荷叶杯。

今冬问毡帐,雪里为谁开。

(0)
诗词分类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诗人
滕白 胡梦昱 张纮 干宝 李昪 荀勖 项羽 吴彩鸾 黄宗会 陈函辉 何胤 薛曜 李致远 留正 刘旦 龙仁夫 钱福 冯应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