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点绛唇·其二》
《点绛唇·其二》全文
宋 / 史浩   形式: 词  词牌: 点绛唇

千里欢谣,使君美政高三辅。沸天箫鼓。

笑拥锋车去。卧辙攀辕,漫拟双旌住。还知否。

禁林深处。已辟金闺路。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史浩的作品,名为《点绛唇·其二》。从这短短的四句话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理想美好政景的向往和赞颂。

"千里欢谣,使君美政高三辅。"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盛世图景,千里之外传来的是欢乐的歌谣,表明人民生活在安宁与喜悦中,而“使君美政”则是对统治者的赞美,暗示其政治清明,深受百姓爱戴。“高三辅”可能指的是理想中的三个重要辅佐,他们的智慧和能力帮助君主治国平天下。

"沸天箫鼓。笑拥锋车去。"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战争胜利后的场景,“沸天箫鼓”形容军中号角声势浩大,充满力量,而“笑拥锋车去”则表现出士兵们胜利后心情舒畅,乘坐战车离去的英姿。

"卧辙攀辕,漫拟双旌住。还知否。禁林深处。已辟金闺路。" 最后两句诗则转入一番对远古美好传说的追忆与怀念。其中,“卧辙攀辕”可能是指古人对于历史伟业的追思和攀附,而“漫拟双旌住”则是在想象古代英雄事迹,留恋不已。“还知否”则是一种反问,是在询问是否还有人记得那些往昔的辉煌岁月。在最后,“禁林深处。已辟金闺路”中,“禁林深处”可能指的是皇家园林或者是深邃的古老森林,而“已辟金闺路”则是在表达诗人对于那些被发掘出来的历史遗迹或宫廷秘密道路的发现和赞美。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理想政景的描绘,对战争胜利后的喜悦,以及对古代英雄事迹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与现实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作者介绍
史浩

史浩
朝代:宋   字:直翁   号:真隐   籍贯:明州鄞县   生辰:1106年—1194年

史浩(1106年—1194年),字直翁,号真隐。明州鄞县人,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猜你喜欢

观邸报感怀

六圣涵濡寿域民,耄年肝胆尚轮囷。

难求壮士白羽箭,且岸先生乌角巾。

幽谷主盟猿鹤社,扁舟自适水云身。

却看长剑空三叹,上蔡临淮奏捷频。

(0)

夏日四首·其三

平明一浴汗无馀,坐觉胸中合太虚。

舂玉作糜天所赐,不妨数箸进山蔬。

(0)

破阵子·其一赠行

少日春风满眼,而今秋叶辞柯。

便好消磨心下事,莫忆寻常醉后歌。可怜白发多。

明日扶头颠倒,倩谁伴舞婆娑。

我定思君拼瘦损,君不思兮可奈何。天寒将息呵。

(0)

偶书口号寄秘阁侍郎

朝退归来只在家,诗书满架是生涯。

吟成拙句何人和,按得新声没处誇。

夜景最怜蟾影洁,秋空时见雁行斜。

望君偷暇来相访,犹有东篱残菊花。

(0)

题王宗哲六柳堂

六柳先生以道鸣,归家高伴子真耕。

方瞳绿鬓君知否,一片灵台画不成。

(0)

深林不语抱幽贞,赖有微风递远馨。

开处何妨依藓砌,折来未肯恋金瓶。

孤高可挹供诗卷,素淡堪移入卧屏。

莫笑门无佳子弟,数枝濯濯映阶庭。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徐俨夫 李元纮 石涛 高斌 刘安世 蒋瑎 姜宸英 珠帘秀 高崇文 丁立诚 皇甫谧 曾允元 张巡 源乾曜 于志宁 陈瑸 诸葛恪 崔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