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见吴秀才与池妓别因成绝句》
《见吴秀才与池妓别因成绝句》全文
唐 / 杜牧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

红烛短时羌笛怨,清歌咽处蜀弦高。

万里分飞两行泪,满江寒雨正萧骚。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jiànxiùcáichíbiéyīnchéngjué
táng /

hóngzhúduǎnshíqiāngyuànqīngyànchùshǔxiángāo

wànfēnfēiliǎngxínglèimǎnjiānghánzhèngxiāosāo

注释
红烛:形容颜色鲜艳的蜡烛,象征着短暂的情感或时光。
羌笛: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常用于表达思乡之情。
怨:哀怨、悲伤的情绪。
清歌:清澈悠扬的歌声。
咽处:声音哽咽的地方。
蜀弦:蜀地的琴弦,可能指某种特色乐器。
高:这里指歌声或琴声高昂。
万里:形容距离遥远。
分飞:分离、远行。
两行泪:两串泪水,象征分离的痛苦。
满江:整条江面。
寒雨:寒冷的雨水。
萧骚:形容风雨声凄凉。
翻译
红色的蜡烛燃烧短暂,羌笛吹出哀怨的曲调。
清脆的歌声在哽咽中升高,蜀地的琴弦奏出激昂的旋律。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別二首·其二》中的四句话。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场离别的情景,通过对音乐和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红烛短时羌笛怨",这里的“红烛”指的是昏暗的灯光,象征着时间的短暂和离别的迫近。“羌笛怨”,则是说羌笛吹奏出愁怨之声,表达了离别时的不舍和哀伤。

"清歌咽处蜀弦高",“清歌”指的是那悦耳而又带有哀婉情感的声音,而“咽处蜀弦高”,则是说这声音在喉间回旋,伴随着高亢的琴弦声响起,营造出一种伤感的氛围。

"万里分飞两行泪",这里的“万里”形容距离之远,“分飞”指的是像鸟儿一样被迫分离。“两行泪”则是说在这样的情境下,泪水如溪流般涌出,表达了深沉的哀伤。

"满江寒雨正萧骚",“满江”形容雨水充斥整个江面,“寒雨”则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正萧骚”,是说这样的雨天恰好与内心的哀伤相呼应,增添了离别时的愁绪。

整体而言,这段文字通过对音乐、泪水和寒雨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深情且又无奈的离别之情。

作者介绍
杜牧

杜牧
朝代:唐   字:牧之   号:樊川居士   籍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生辰:公元803-约852年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猜你喜欢

寄林可山

不必孤山是故庐,江湖稳处即安居。

家贫无料可供鹤,池小有泉能活鱼。

好客每倾赊到酒,因吟犹读老来书。

屋头但得梅常在,日月春风自有馀。

(0)

被旨祈祷数至天竺圭僧录求白云堂诗为赋唐律一首

白云峰下白云堂,堂上高人一办香。

绕殿持经山四合,缭墙行道木千章。

众生未免婴时苦,大士宁能与世忘。

祈雨祈晴来复去,此身却似白云忙。

(0)

贾节庵冒夏暑越修涂过我苕霅情谊甚厚令闻古式无思大节不可复见而骨肉消息访问难真相对殆感慨不能为怀青灯夜语诵少陵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之句意甚惘然其归也儿曹以此为韵赋诗道别余亦作焉衰老拙恶姑写我怀且以卜后期云尔·其二

一朝忽在眼,喜极生悲酸。

老泪如撒菽,泪尽气亦阑。

(0)

和渔具十绝·其八帆

呼风忙趁鱼,一片如掌大。

且等后船来,过船犹早在。

(0)

题德范弟三香图

水仙侑食老逋家,更著江南小白花。

三雅如渠好兄弟,众芳未许以肩差。

(0)

舜举水仙梅五绝·其五

老逋久共梅同住,好事谁令侑酒仙。

变化侯王等閒耳,不堪持到影香前。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朱子奢 戴永植 辨才 黄定 刘时中 王韫秀 张鸣善 杨恽 崔益铉 傅伯成 刘清之 冯桂芬 唐文治 佛图澄 曹叔远 陈东甫 郑絪 陈去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