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牧端因飨鬼神,大亨亦为养贤人。
抡材祈福缘何事,只为苍生不为身。
设牧端因飨鬼神,大亨亦为养贤人。
抡材祈福缘何事,只为苍生不为身。
这首诗出自宋代史浩的《童丱须知·膳羞八篇》之二,通过“设牧端因飨鬼神,大亨亦为养贤人”两句,展现了古代祭祀活动的双重目的:一是为了祭祀鬼神以求得福祉,二是为了供养贤能之人,体现了一种对社会和谐与道德教化的重视。接下来的“抡材祈福缘何事”,进一步阐述了这种行为背后的深层意义——并非单纯为了个人祈福,而是为了整个社会和民众的利益。最后一句“只为苍生不为身”则明确表达了这种行为的最终目标是服务于广大民众,而非个人私利,彰显了古代社会中对于公共利益和集体福祉的深刻认识与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古代祭祀活动的文化内涵,也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于社会责任和道德伦理的重视。
抟砂聚散易西东,览镜颜非旧日红。
千里雁邮成杳杳,百年驹隙去匆匆。
暮云杜忆谪仙子,夜雪王思安道公。
蚕室史迁非有罪,从来文士例多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