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僧道诚应缘庵用李端叔韵》
《题僧道诚应缘庵用李端叔韵》全文
宋 / 刘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历历孤寒不可群,应缘聊寄梦中身。

无弦琴里本来曲,枯木岩前元自春。

诗句已多犹恐少,禅机虽旧不妨新。

乡山更好莫归去,且伴蒲团夜坐人。

(0)
鉴赏

这首诗以“题僧道诚应缘庵用李端叔韵”为题,由宋代诗人刘跂所作。诗中描绘了僧人道诚在应缘庵中的生活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

首联“历历孤寒不可群,应缘聊寄梦中身”,开篇即点明僧人独处的环境与心境。孤寒的环境象征着僧人的清苦修行,而“应缘”二字则透露出其顺应自然、随缘生活的哲学思想。诗人以“梦中身”来比喻僧人对现实世界的暂时脱离,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颔联“无弦琴里本来曲,枯木岩前元自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然之感。无弦琴象征着僧人内心的音乐,即使没有实际的音符,也能演奏出生命的旋律;枯木岩前的春意,则是自然界生命力的象征,即便在看似荒凉的地方,生命依然充满活力。这两句诗巧妙地将自然与内心世界相融合,展现出僧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

颈联“诗句已多犹恐少,禅机虽旧不妨新”,表达了诗人对僧人丰富内心世界的赞赏。诗句的积累和禅机的领悟,都是不断探索和成长的过程,即使已有许多收获,仍不满足于现状,追求新的理解和体验。这体现了诗人对精神追求的肯定和支持。

尾联“乡山更好莫归去,且伴蒲团夜坐人”,则是对僧人选择在应缘庵中生活的肯定。乡山虽好,但在这里,他能与同样追求精神境界的人相伴,共同度过夜晚,这种生活状态对于他来说更加珍贵。诗人通过这一联,表达了对僧人生活方式的认同和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人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以及诗人对其精神追求的肯定和支持。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度的佳作。

作者介绍

刘跂
朝代:宋

永静军东光人,字斯立,号学易先生。刘挚子。神宗元丰二年进士。官朝奉郎,哲宗绍圣间从父于新州谪所。徽宗立,诏返挚家属,跂诉文及甫之诬,及甫被贬。后遭党祸,编管寿春,为官拓落,政和末以寿终。有《学易集》。
猜你喜欢

画舫斋

芸斋临镜澜,涵漪清可爱。

仰观俯而察,古稽文与佩。

颜之曰画舫,讵学襄阳再。

譬如亘大地,咸知水以载。

何屋而非舟,舟宁独此在。

谁能具达观,于斯悟津逮。

(0)

受宜居

小斋十笏足周旋,虚受惟宜万景全。

仁者见仁知者知,羲经象此注真诠。

(0)

涵漪斋

今岁阳和早,冻消春水生。

漾风翻细皱,映日澈新清。

梳潋兰苕茁,乘浮凫雁鸣。

察观一俯仰,化理面前呈。

(0)

华滋馆

冬雪春膏脉土宜,华滋今岁允华滋。

莫嫌红紫迟酣放,耐可韶光蕴酿时。

(0)

昆明湖泛舟拟竹枝词·其三

玉泉山色沐才如。便拟溯洄聊待诸。

匪止游知不可亟,大都兴亦欲留馀。

(0)

上元灯词八首·其八

千葩吐燄霎时中,殷七应输技未工。

原有蒲帘延月者,愧言此乐与民同。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刘锜 方苞 班固 刘仙伦 顾恺之 王易简 李邕 欧阳询 陶弘景 宋玉 滕斌 潘良贵 刘彻 王鼎 冯惟讷 程元凤 孙绰 顾景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