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筒连画卷,坐看复行吟。
想像南湖水,秋来几许深。
诗筒连画卷,坐看复行吟。
想像南湖水,秋来几许深。
此诗《奉同张敬夫城南二十咏(其一)纳湖》由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所作。朱熹以理学思想见长,其诗亦常蕴含哲理与自然之美的融合。
“诗筒连画卷,坐看复行吟。” 开篇即以“诗筒”比喻诗集,形象地将诗集比作连绵不绝的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诗的世界中,无论是静坐品读还是行走间吟诵,都能感受到诗的魅力。这句诗不仅描绘了诗人沉浸于诗歌创作与欣赏中的状态,也暗示了诗歌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能够激发读者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共鸣。
“想像南湖水,秋来几许深。” 后两句则转向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通过“想像”二字,巧妙地引导读者将自己置于南湖边,随着季节更迭,秋水共长天一色,湖水的深度在秋风的吹拂下似乎也变得深邃起来。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更蕴含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季节变换的感慨,以及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又体现了其哲学思考的深度。通过“诗筒”与“南湖水”的意象对比,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对于诗歌艺术与自然景观之间相互映照、相得益彰的理解,是一首富有哲思与美感的佳作。
唤出山来,把鸥鹭、盟言轻食。
依旧是、江涛如许,雨帆烟笛。
歌罢莫愁檀板缓,杯倾白堕琼酥滴。
但惊心、十六载重来,征埃客。秋风鬓,应非昔。
夜雨约,聊相觅。叹主恩未报,无多来日。
故国千年龙虎势,神州万里鼪鼯迹。
笑谢儿、出手便呼卢,摴蒱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