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堂有诗伯,草野无诗人。
岂伊无诗人,零落谁为论。
所论道不直,遗编空复陈。
鹿门有雏凤,示我诗一编。
游迹滞关中,长吟远望天。
身后无知音,空留丹黄痕。
曰予本恨人,读子怆我魂。
弃置情不忍,录为箧中珍。
人生谁不死,毋为苛先民。
庙堂有诗伯,草野无诗人。
岂伊无诗人,零落谁为论。
所论道不直,遗编空复陈。
鹿门有雏凤,示我诗一编。
游迹滞关中,长吟远望天。
身后无知音,空留丹黄痕。
曰予本恨人,读子怆我魂。
弃置情不忍,录为箧中珍。
人生谁不死,毋为苛先民。
这首诗表达了对已故诗人的深切怀念与对其作品的珍视。诗中提到庙堂中有诗才出众的人物,而民间却鲜有能与之媲美的诗人。这或许是因为民间诗人虽有才华,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得到应有的关注与传承。诗中的“所论道不直,遗编空复陈”暗示了传统评价体系可能忽视了民间诗人的价值。
接着,诗人通过“鹿门有雏凤,示我诗一编”这一句,引入了一位名叫虞山钱蕴谷的年轻诗人,其作品被展示出来。这位年轻诗人的游历背景与对远方的向往,以及“身后无知音”的感慨,都增添了诗作的情感深度。诗人感叹年轻诗人的作品虽好,却无人赏识,只能留下“丹黄痕”,即批注的痕迹,作为其存在与才华的见证。
最后,“曰予本恨人,读子怆我魂”表达了诗人对年轻诗人遭遇的同情与共鸣,读其诗作如饮甘露,触动了内心的深处。诗人决定将这些珍贵的作品收录于自己的收藏之中,作为对年轻诗人的纪念。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都会离世,但不应让那些有才华的人被遗忘,尤其是那些在生前并未得到足够认可的诗人。
整首诗通过对比庙堂与民间的诗歌生态,强调了对年轻诗人及其作品的重视与珍爱,同时也反映了对传统评价体系中可能存在的偏见与不公的反思。
岳麓久不到,兵戈浩联绵。
及玆再来游,莲宇犹依然。
隔江望城郭,瓦砾稀人烟。
十里无草木,髡尽群山颠。
老僧旧相识,为语当时缘。
胡骑中宵来,烈火光照天。
杀人知几何,浮尸蔽长川。
巨盗继凭据,奸贪争弄权。
诛求到骨髓,荆棘生荒田。
兹山二三刹,危甚偶得全。
至今斋厨室,不给粥与饘。
步上法华堂,试酌白鹤泉。
泉味俨如昔,松竹自碧鲜。
端如君子操,不为治乱愆。
永夜宿虚堂,慷慨不成眠。
安得有志士,王道还平平。
太平复旧观,山林寄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