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无名字,不知何许人。
折苇渡沧海,信脚行阳春。
当时富民侯,延座列上宾。
筑堤兴水利,指授如有神。
功成不受赏,长揖辞金银。
问名嗒然笑,再问言津津。
天地我父母,埏垓我乡邻。
不夷又不惠,能屈亦能伸。
五柳非吾徒,角里非吾身。
孤山梅花婿,乃我有服亲。
先生无名字,不知何许人。
折苇渡沧海,信脚行阳春。
当时富民侯,延座列上宾。
筑堤兴水利,指授如有神。
功成不受赏,长揖辞金银。
问名嗒然笑,再问言津津。
天地我父母,埏垓我乡邻。
不夷又不惠,能屈亦能伸。
五柳非吾徒,角里非吾身。
孤山梅花婿,乃我有服亲。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林先生的隐士形象。他没有显赫的名字,身份神秘,却有着过人的才华和高尚的品格。他像苇草般坚韧,能跨越沧海,随意行走于春天的阳光下。被当地富户邀请为座上宾时,他展现了卓越的治水才能,仿佛神明一般指导筑堤兴修水利。然而,功成之后,他淡泊名利,拒绝接受金银奖赏,仅以长揖告别。
在问答中,林先生坦然微笑,言语间充满智慧。他视天地为父母,将人间视为邻里,既不傲慢也不谄媚,既能屈能伸,显示出他的谦逊与坚韧。他自认不是五柳先生那样的隐逸之士,也不是儒家学者,而是孤山梅花的知己,有着深厚的情感纽带。整首诗赞美了林先生的低调、智慧和对自然的亲近,体现了作者对其高尚人格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