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于险处皆能越,抵死不来打此过。
有个真能打过去,试看光景竟如何。
人于险处皆能越,抵死不来打此过。
有个真能打过去,试看光景竟如何。
这首诗以“咏大学两关诗”为题,由明代诗人黎琼所作,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人生困境与挑战的深刻思考。
首句“人于险处皆能越”,开篇即点明了主题,指出人在面对困难和险境时,往往能够超越自我,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智慧。这句诗鼓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不畏艰难,勇于跨越障碍。
次句“抵死不来打此过”,则描绘了一种看似难以逾越的困境或难关,强调了问题的棘手性和挑战性。这里的“抵死”二字,生动地表现出了问题的顽固和不易解决,同时也暗示了人们通常会避免或逃避这样的困境。
接着,“有个真能打过去”,诗人在此转折,提出了一种积极的态度和可能性。这句话意味着在看似不可能的情况下,确实有人能够克服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肯定,也是对人类智慧和坚韧不拔精神的颂扬。
最后,“试看光景竟如何”,诗人以一种开放和期待的语气结束,鼓励读者想象并体验到克服困难后的情景。这句话不仅预示了解决问题后的美好景象,也激发了人们对未来可能性的无限遐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和富有哲理的表达,探讨了人在面对挑战时的心态、行动以及最终可能达到的成果,展现了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人性潜能的深刻洞察。
云迷越岫,枫冷吴江,天香忽到人寰。
满额涂黄,别更一种施丹。
天教素秋独步,笑同时、霜菊秋兰。
最好处,向水阶月地,把酒相看。
应有骚人雅韵,将胆瓶筠管,簇向屏山。
野店云房,争待结屋中间。
无奈猖狂老子,架巢卧、风露清闲。
待早晚,约姮娥、同住广寒。
堂堂两苏公,秀峙自西蜀。
一朝入京师,声价喧寥廓。
联翩取膴仕,鸣凤在阿阁。
方干赤霄上,忽向青云落。
黑风吹紫荆,天涯两飘泊。
始感韦郎诗,对床寻旧约。
篇章屡致意,念此友于乐。
生死竟乖违,归来已非昨。
汪君胡为此,一官未渠缚。
兄弟自师友,闭门方苦学。
便作听雨谋,无乃计已错。
早荣或有悔,晚达亦不恶。
问学须渊源,文字要追琢。
岁久道自富,时来功不薄。
但学苏公贤,嘲诮且莫莫。
有弟辞我去,明日隔风烟。
茭青岭头云,忆别二十年。
上有古峰峦,下有深涧川。
我昔去家时,过此涕泪涟。
汝今复经行,岂不念鸰原。
人生皆有别,此别有何言。
我年七十四,去日箭脱弦。
汝虽后十年,鬓发已苍然。
世味只如此,恩义以为先。
会少别良多,杯酒且留连。
何以寿卯君,赠之新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