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唐迤逦度箕山,问答碑前夕照殷。
巢许有知应抱恨,孤踪何自噪人间。
行唐迤逦度箕山,问答碑前夕照殷。
巢许有知应抱恨,孤踪何自噪人间。
这首诗是清朝诗人弘历所作的《箕山四首》中的第四首。诗中描绘了行走在箕山之上的景象,夕阳映照在问答碑前,营造出一种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氛围。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古代隐士巢父和许由的感慨。
首句“行唐迤逦度箕山”,描述了行走于唐地,蜿蜒穿过箕山的情景,带有一种悠长而深远的感觉。接着,“问答碑前夕照殷”一句,将视线聚焦于夕阳下的一块问答碑,暗示着历史的痕迹与时间的流逝。
后两句“巢许有知应抱恨,孤踪何自噪人间”,则是诗人的深刻思考。他想象如果巢父和许由还活着,面对后世的纷扰,可能会感到遗憾和不满。同时,诗人也以“孤踪何自噪人间”自问,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喧嚣的反思。整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人物与现实境遇,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和隐逸理想的独特见解。
故人谢城阙,挥手碧云期。
溪月照隐处,松风生兴时。
旧林日云暮,芳草岁空滋。
甘与子成梦,请君同所思。
无禄奉晨昏,闲居几度春。
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
书剑同三友,蓬蒿外四邻。
相知不相荐,何以自谋身。
桂楫谪湘渚,三年波上春。
舟寒句溪雪,衣故洛城尘。
客道耻摇尾,皇恩宽犯鳞。
花时去国远,月夕上楼频。
赊酒不辞病,佣书非为贫。
行吟值渔父,坐隐对樵人。
紫陌罢双辙,碧潭穷一纶。
高秋更南去,烟水是通津。
刘根丹篆三千字,郭璞青囊两卷书。
牛渚矶南谢山北,白云深处有岩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