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烟万突杂郊氛,遥逐肩舆阅一军。
云薄寒城旌外涌,江鸣远树坐中闻。
人多猿臂堪擒敌,马或龙媒乍不群。
归路徐看衰柳色,似缘钲鼓片时欣。
晨烟万突杂郊氛,遥逐肩舆阅一军。
云薄寒城旌外涌,江鸣远树坐中闻。
人多猿臂堪擒敌,马或龙媒乍不群。
归路徐看衰柳色,似缘钲鼓片时欣。
这首明代诗人李舜臣的《阅武》描绘了一幅早春阅兵的生动画面。首句“晨烟万突杂郊氛”,通过晨雾弥漫的田野景象,烘托出阅兵的庄重气氛。接着,“遥逐肩舆阅一军”写诗人乘坐肩舆,远远地指挥检阅大军,显示出他的威严和统帅风范。
“云薄寒城旌外涌”描绘了旗帜在薄云中飘扬,如同波涛般涌动,增添了战场的壮丽气势。“江鸣远树坐中闻”则以江水的潺潺声和远处树木的摇曳,衬托出阅兵现场的宁静与宏大。
“人多猿臂堪擒敌,马或龙媒乍不群”运用比喻,赞美士兵们矫健如猿猴的手臂,以及骏马的神骏,暗示他们具有强大的战斗力。“归路徐看衰柳色”,阅兵结束后,诗人缓缓归程,沿途衰柳的景色让他感到一丝凄凉,但“似缘钲鼓片时欣”,又因刚才阅兵的振奋而稍感喜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阅兵的壮观场面和诗人的情感变化,既有军事的严肃,又有生活的温情,体现了明朝边疆将领的豪情与责任。
城楼枕南浦,日夕顾西山。
宛宛鸾鹤处,高高烟雾间。
仙井今犹在,洪厓久不还。
金编莫我授,羽驾亦难攀。
檐际千峰出,云中一鸟闲。
纵观穷水国,游思遍人寰。
勿复尘埃事,归来且闭关。
山阴老僧解楞伽,颍阳归客远相过。
烟深草湿昨夜雨,雨后秋风渡漕河。
空山终日尘事少,平郊远见行人小。
尚书碛上黄昏钟,别驾渡头一归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