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石本不灵,鞭之使流血。
枯树少生意,溉之忽萌檗。
姜桂置沸汤,其味已不烈。
璞玉遇吾刀,虽坚亦致缺。
惟柔可克刚,惟诚能立节。
物理易沦亡,物性不澌灭。
从来格致功,变化赖贤哲。
顽石本不灵,鞭之使流血。
枯树少生意,溉之忽萌檗。
姜桂置沸汤,其味已不烈。
璞玉遇吾刀,虽坚亦致缺。
惟柔可克刚,惟诚能立节。
物理易沦亡,物性不澌灭。
从来格致功,变化赖贤哲。
这首诗以一系列对比和比喻,探讨了事物的本质与变化、刚柔与诚伪、自然规律与人为作用之间的关系。开篇“顽石本不灵,鞭之使流血”,以顽石为喻,说明原本无生命的事物在外界强力作用下会表现出异常状态,暗含对社会中某些不正常现象的讽刺。接着“枯树少生意,溉之忽萌檗”,通过灌溉后枯树重新生长出檗(一种苦味植物)的例子,强调了外部条件对内在生命力的影响。
“姜桂置沸汤,其味已不烈”则以姜桂入沸汤后失去原有辛辣味为例,说明某些特质在极端环境中可能被削弱或改变。最后,“璞玉遇吾刀,虽坚亦致缺”,以璞玉经雕琢后变得残缺不全,象征着完美事物在人为干预下可能遭受破坏。这四句诗共同构建了一个关于事物本质与外力作用之间复杂关系的隐喻世界。
“惟柔可克刚,惟诚能立节”点明了诗的主题,即柔顺与诚实是克服刚强、建立高尚品格的关键。接下来“物理易沦亡,物性不澌灭”指出自然规律可能会被破坏,但事物的根本属性不会消失,强调了内在本质的永恒性。
“从来格致功,变化赖贤哲”总结道,通过科学与哲学的努力,可以理解并引导事物的变化,依赖于智慧与贤者的指导。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中的普遍真理,以及个体在其中的角色与责任。
对西风、一霎又重阳,匆匆换流年。
正霜华满眼,雁横秋水,枫落霜天。
谁信关河倦旅,楚客独潸然。
忍说莼鲈美,三径虚悬。
携酒登临高阁,共夜游秉烛,笑语樽前。
看灵光鲁殿,华发几词仙。
喜今宵、高吟莲社,畅雅怀、赓韵且留连。
明朝好,有人家处,唱遍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