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门祖父昔闻声,交臂差池恨晚生。
欲与万山修郡志,谁能三世擅诗名。
故知龙颔无鱼目,更觉松心异舜英。
字稳句圆经几炼,定应九转已丹成。
大门祖父昔闻声,交臂差池恨晚生。
欲与万山修郡志,谁能三世擅诗名。
故知龙颔无鱼目,更觉松心异舜英。
字稳句圆经几炼,定应九转已丹成。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次韵赠赵岂卿吟啸公之孙乃父亦能诗》。从艺术风格上看,这首诗深受唐诗影响,其语言质朴典雅,意境悠远。
首句“大门祖父昔闻声”表达了对家族历史的回忆和尊崇,大门可能指代豪门望族,而祖父昔闻声则是说家中有传统的文化或文学底蕴。接着“交臂差池恨晚生”表现出诗人对于自身才华未能在更年轻时展现出的遗憾和自责。
第三句“欲与万山修郡志”显示了诗人雄伟的抱负,想要像古代文人那样用自己的文学才能去记录历史、塑造精神世界。然而紧接着“谁能三世擅诗名”则流露出一种对个人才华能够传承和被后世记住的疑问。
中间两句“故知龙颔无鱼目,更觉松心异舜英”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平静与超脱。这里的“龙颔”、“鱼目”可能象征着对高远和卓越的追求,而“松心”则是指坚韧不拔的心志,“异舜英”可能暗示着非凡的才能或成就。
末尾两句“字稳句圆经几炼,定应九转已丹成”则更深入地展现了诗人对于文学艺术追求的态度。这里的“字稳句圆”强调了语言形式上的完美,“经几炼”暗示着作品经过反复推敲和打磨,而最后的“定应九转已丹成”则是用道家炼丹术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作品艺术价值的高度自信,以及它已经达到了一种精神层面的升华。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和个人抱负,也反映出他对于家族传统、个人的成就与传承等深刻主题的思考。
野鹿衔花宫禁悄,沈香侍宴归来早。
念奴报道宿醒消,果下名驹鞲初好。
春风扶困上雕鞍,娉婷仙骨何珊珊。
杏子裙遮金埒暖,鸳纹袖笼玉鞭寒。
香尘暗逐飞花外,半响鸾铃摇月佩。
邀得君王带笑看,生怜冠绝风流队。
那知铁骑起渔阳,鼙鼓惊残歌舞场。
无奈六军皆不发,马前宛转殉红妆。
读史弗穷理,泥古辞易谬。
炎汉四百年,尺土皆封堠。
胡云当涂高,正统反相授。
堂堂司马公,乃书亮入寇。
朱三亦继唐,此弊孰为救。
青史不足凭,挂一乃万漏。
悲风蟂矶岸,空江泻寒溜。
望帝魂不归,啼痕寄猿狖。
嗟无两舟米,不得纪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