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见闻觉知偈》
《见闻觉知偈》全文
唐 / 本净   形式: 偈颂  押[队]韵

见闻觉知无障碍,声香味触常三昧。

如鸟空中只么飞,无取无舍无憎爱。

若会应处本无心,方得名为观自在。

(0)
注释
见闻觉知:指人的视觉、听觉、感觉、知觉。
无障碍:没有任何障碍或束缚。
三昧:佛教术语,指心专注于一境,达到静定的状态。
只么飞:就这么自由自在地飞翔,比喻无拘无束的状态。
无取无舍:不执着于任何事物,既不获取也不抛弃。
憎爱:憎恨和喜爱,指情感上的极端反应。
应处:应对各种情况的地方。
本无心:没有固定的心念或意图,即无执著之心。
观自在:佛教中的观世音菩萨,这里指达到内心真正自在的境界。
翻译
视听嗅味触觉全都畅通无阻,对声香味触常常保持宁静的状态。
如同鸟儿在空中自由飞翔,不执着,不抛弃,没有憎恨和喜爱。
如果理解到一切应对之处皆无固定的心念,才能称为真正的自在观者。
鉴赏

这首诗是佛教禅宗的修行理念,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达到心灵自由境界的状态。"见闻觉知无障碍"意味着通过禅定的修炼,使得感官上的所见、所闻、所觉、所知都不会被外界的事物所干扰,达到了内心清净无为的境地。

"声香味触常三昧"则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各种感官刺激,如声音、香气、美味和身体接触,都能保持一种禅定状态,不被这些外界事物所诱惑。

"如鸟空中只么飞,"这句比喻修行者的心境,就像鸟儿在空中自由翱翔,没有任何拘束。

"无取无舍无憎爱"表达了对世间万象保持一种超然的态度,不执着于任何事物,也不排斥或厌恶任何事物,达到了一种内心平和、不起贪嗔之心的境界。

"若会应处本无心,方得名为观自在。"这句话强调了修行者要在各种情况下都保持一种无所谓的心态,不被外界环境所左右,只有达到这种状态,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理解并实践了“观自在”的禅理。

整首诗体现了一种超脱物我、达观自在的精神境界,是对佛教中"观自在"思想的一种文学表达。

作者介绍

本净
朝代:唐

(667—761)俗姓张,绛州(今山西新绛)人,一作东平(今山东郓城)人。年幼出家,后嗣六祖慧能。玄宗开元初住南岳司空山无相寺,世称司空山禅师。天宝三载(744)应召入长安。次年与两街名僧辩说禅理,应对从容,大阐南宗禅法。卒谥大晓禅师。《祖堂集》卷三、《宋高僧传》卷八、《景德传灯录》卷五有传,后二书存其诗偈7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猜你喜欢

送僧归雁山

秋来归去雁山阿,为问龙湫诺讵那。

贪看高崖千丈雪,伽梨打湿竟如何。

(0)

宝公和尚赞

鹰窠大士,示现无方。生于宋代,老于齐梁。

杖头刀尺,隐显全彰。巍巍堂堂,炜炜煌煌。

至今坐断独龙冈。

(0)

刺血写法华

矮窗岑寂中,一字一点血。

血尽笔秃时,止止不须说。

(0)

开眼入定赞

六用如如体不分,耳能观色眼能声。

而今老大宜安分,眼自观兮耳自听。

(0)

达磨祖师赞

跨水行人语不符,绝江足踏一茎芦。

此时独自栖栖去,今日人将入画图。

(0)

颂古三十八首·其二十五

棒头有眼,眼里无筋。多逢浊富,罕遇清贫。

自入洞门烟锁断,不知世上几经春。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全祖望 程俱 米芾 陈镒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朱松 林则徐 韦应物 晏殊 唐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