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律僧》
《律僧》全文
唐 / 张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苦行长不出,清羸最少年。

持斋唯一食,讲律岂曾眠。

避草每移径,滤虫还入泉。

从来天竺法,到此几人传。

(0)
注释
苦:艰难困苦。
长:长久。
出:显现、成功。
清羸:清瘦。
少年:年轻人。
持斋:遵守斋戒。
唯一食:一日一餐。
讲律:讲解佛法。
岂曾:何曾、从未。
眠:睡觉。
避草:避开草丛。
移径:改变路径。
滤虫:过滤虫子。
入泉:流入泉水。
从来:自古以来。
天竺:古代印度。
法:佛法。
到此:流传到此地。
几人:少数人。
传:传承。
翻译
长久以来修行难以有成,清瘦的身躯显出少年模样。
每日只吃一顿斋饭,研习佛法从未有过睡眠。
为了避开杂草常换路径,过滤虫子还要亲自取泉水。
自古以来天竺的佛法,流传到此又有几人真正传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佛教僧侣严格修行的景象,通过对其日常生活和精神追求的细节描写,展现了僧人的清贫、自律与敬业。首句“苦行长不出”表明僧人长期坚持艰苦的修炼,不为世俗所动摇;“清羸最少年”则形象地比喻僧人心如止水,清澈纯净且始终保持赤子之心。

“持斋唯一食”说明僧人的饮食简朴,只有一餐,体现了佛教的出家精神和对物欲的放下;而“讲律岂曾眠”则强调僧人对于佛法的专注和敬业,即使在睡眠中也不忘记诵读戒律。

“避草每移径”形象地描绘了僧人的慈悲之心,连小草都不愿践踏,更别说其他生命;“滤虫还入泉”则展示了僧人对生命的尊重,即使是微小的昆虫也不忍心伤害。

最后,“从来天竺法,到此几人传”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法脉传承的关切,以及对于能够真正领悟和传承佛法的人数之稀少的感慨。整首诗通过对僧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描绘,展现了佛教修行的严肃性和深远意义,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此类高尚境界的赞美与向往。

作者介绍
张籍

张籍
朝代:唐   字:文昌   籍贯: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   生辰:约767~约830

张籍(约766年—约830年),字文昌,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汉族,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门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代表作有《秋思》、《节妇吟》、《野老歌》等。
猜你喜欢

次韵曾都曹喜雨

水旱国代有,人神理本通。

遍雩祠小大,敢指蜺雌雄。

地厌焚惔极,天回顾盼中。

蛟龙起乖卧,星斗晦澄空。

云挟雷声走,江翻电脚红。

宠光归稼穑,滴沥在梧桐。

诐讼犹相及,时霖恐未丰。

洁斋蕲得岁,同病托诸公。

(0)

黄颍州挽词三首·其一

恭惟同自出,累世复通家。

惠沫沾枯涸,忠规补过差。

胸中明玉石,仕路困风沙。

尚有平生酒,秋原洒菊花。

(0)

和王明之雪

金母紫皇开寿域,炼成天地一炉沙。

千花乱发春无耐,万井交光月未斜。

贫巷有人衣不纩,北窗惊我眼飞花。

歌楼处处催沽酒,谁念寒生泣白华。

(0)

次韵赏梅

安知宋玉在邻墙,笑立春晴照粉光。

淡薄似能知我意,幽闲元不为人芳。

微风拂掠生春思,小雨廉纤洗暗妆。

只恐浓葩委泥土,谁令解合返魂香。

(0)

江形圜似阮家盆,山势岑如北海樽。

户有浮蛆春盎盎,双松一路醉乡门。

(0)

行迈杂篇六首·其四

杏村桃坞春三月,少有人家不出游。

一顾虽无倾国色,千金肯为使君留。

(0)
诗词分类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诗人
唐时升 高士奇 阮阅 查慎行 蔡肇 叶小鸾 陈衍 卢祖皋 杨巨源 张玉娘 曹松 张正见 潘阆 杨继盛 赵汝腾 林季仲 陈元光 关汉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