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闻古乐,拂曙听初惊。
烟霭遥迷处,丝桐暗辨名。
节随新律改,声带绪风轻。
合雅将移俗,同和自感情。
远音兼晓漏,馀响过春城。
九奏明初日,寥寥天地清。
南宫闻古乐,拂曙听初惊。
烟霭遥迷处,丝桐暗辨名。
节随新律改,声带绪风轻。
合雅将移俗,同和自感情。
远音兼晓漏,馀响过春城。
九奏明初日,寥寥天地清。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早晨在南宫听到古典音乐的场景,通过对听觉体验的细腻描述,展现了音乐的美妙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拂曙听初惊”表达了早晨初闻乐声时的惊喜和新鲜感受。随后的“烟霭遥迷处,丝桐暗辨名”则通过对比烟雾迷漫中乐器的模糊形象和清晰的琴瑟之音,强调了音乐在朦胧气氛中的突出与美好。
诗人接着写道“节随新律改,声带绪风轻”,这里透露了一种对新旧交替、时代变迁的感慨,同时也表明了对新乐法的适应和接受。音乐之声轻盈而不失其雅致,是诗人所欣赏的。
“合雅将移俗,同和自感情”则指出这种高雅的音乐有助于提升民众的审美情趣,与人们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是诗人对音乐教育作用的一种期待。
接下来的“远音兼晓漏,馀响过春城”描绘了乐声飘逸、穿越时间和空间的壮阔画面。音乐不仅跨越了早晨的时光,还渗透到了整个春日的城市之中。
最后,“九奏明初日,寥寥天地清”则是对整体音乐会的总结,九曲连珠般的乐章在清新的早晨阳光下展现出天地间的清净与和谐。这里的“寥寥”用以形容音乐的悠扬和天地的辽阔,是一种对宇宙之美的赞叹。
这首诗通过对听觉体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古典音乐的深切感受以及它在提升人们审美情趣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与宇宙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崔黄拂素桃李开,春闺融艳蜂蝶猜。
范郭挥毫水石具,古愁宛奥关山回。
近代名家工写物,妍媚嶙峋空杰出。
此君孤禀岁寒姿,不入寻常丹粉律。
江南钩锁殊拘挛,直干蟠郁羞云烟。
湖州书饱翻老墨,放枝落纸争流传。
有来一幅垂虚壁,冷叶疏茎伴幽寂。
眼空四海无与俦,出手知公不劳力。
世间快意非人为,曩昔经营心坐驰。
从容会合若符节,辛苦反悟皆儿痴。
从今相对成三友,憎爱俱捐保长久。
茂林分荫巳无穷,更合新诗同不朽。
卷怀无与适,著冠试徐行。
廊西小堂幽,丛篁杂荷声。
吹衣怯风猛,帘垂一床横。
坐馀忽屡叹,安閒吾半生。
无端局官簿,随群觊浮荣。
出入与日俱,何尝惠黎氓。
今晨疾在告,反觉意气平。
炉烟结复开,远度松梢明。
晴久色愈耐,枝疏韵尤清。
香去松不随,香来松不迎。
倏然归太虚,无心计亏盈。
一著要我决,岂在他人评。
还寻鸥鹭伴,静乐乌可名。
眼前俗物空,秋老共身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