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鲁桥边月较明,二贤祠下水偏清。
如何水月无情物,也重当年邑宰名。
思鲁桥边月较明,二贤祠下水偏清。
如何水月无情物,也重当年邑宰名。
这首诗《过海盐二贤祠》由元末明初诗人高逊志所作,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沉的思考,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之情。
首句“思鲁桥边月较明”,诗人以月之明亮起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仿佛引领读者步入一个充满回忆与思绪的空间。鲁桥边的月色格外明亮,暗示着诗人内心深处对过往的怀念与追忆。
次句“二贤祠下水偏清”,将视线转向二贤祠所在的水边,水的清澈与月的明亮相呼应,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之美,更寓意着二贤祠内两位贤者的高尚品德如同清水一般透明纯净,令人敬仰。
接着,“如何水月无情物,也重当年邑宰名”,诗人在此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水和月作为自然界中无情感的物体,为何会承载并纪念着当年邑宰(地方官)的名声?这一问,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思考,也是对历史人物影响力的深刻反思。它暗示了人们对于杰出人物的纪念与崇拜,超越了物质世界,成为了一种永恒的精神寄托。
整首诗通过景物的描绘与哲理的探讨,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以及对时间流逝、记忆传承的感慨。在高逊志的笔下,自然与人文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富有深意的画面。
凉飙动城阙,万木声森条。
繁阴渐摧落,正性方自今。
之子去何适,仗节使武林。
舟车四辐辏,榷赋湖山浔。
何以禆国计,且慰征旅心。
群奸悉屏迹,清风回高岑。
丈夫秉贞信,未言物已谌。
威明百轨饬,岂俟声色临。
盘错别利器,烈火徵精金。
圭璧价连城,辉光属千寻。
鹤鸣直秋空,四远聆清音。
行哉自珍重,明月照灵襟。
抟扶莫若风,蜚征莫若鸿。
淩风驾鸿去,瞬息周苍空。
浮山今远行,飙飙将无同。
碧洞麾白鹿,金台攀六龙。
俯视九烟下,弱草栖寒蛩。
家传炼玉诀,郁洲有仙翁。
返还成绛雪,索入蓬莱宫。
悬知不受赏,归来芳桂丛。
粲粲五色雀,迟尔瑶池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