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收云脚转峥嵘,绿水分流万壑鸣。
半世忧勤成底事,五年奔走只虚名。
星霜屡换貂裘敝,梓里重劳故旧迎。
三径就荒松竹在,羞应童子问东行。
云收云脚转峥嵘,绿水分流万壑鸣。
半世忧勤成底事,五年奔走只虚名。
星霜屡换貂裘敝,梓里重劳故旧迎。
三径就荒松竹在,羞应童子问东行。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云散,山峰更加峻峭,溪水潺潺,汇聚成万壑之音的景象。诗人感慨自己半生辛劳,却未见成效,五年奔波,徒留虚名。岁月更迭,貂裘已破,但家乡故人再次迎接他归来。诗中提到的“三径就荒”,出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象征着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最后两句“羞应童子问东行”,表达了诗人不愿再远行,希望过上宁静生活的愿望。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过往辛酸的反思,也有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和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眷恋。
先生宴坐西湖曲,水上青山削寒玉。
日光浮动山影来,酿作一壶春酒绿。
雷声初散天成霁,雨改青山颜色翠。
清猿啸夜月濛胧,木客暗吟悽怆意。
麻姑峰头一缕云,苒苒如绵飘羽袂。
良宵展转不成眠,天外青鸾何未至。
碧空冷露落无声,谁见幽人挥玉涕。
情绪纷纶天籁起,起读璚书言语秘。
晓雾护寒山狗吠,红日松窗金缕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