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邵端峰方伯之山东六首·其二》
《赠邵端峰方伯之山东六首·其二》全文
明 / 黄佐   形式: 古风

端峰倚天日,氛氲罗秀色。

肤寸蒸为云,触彼泰山石。

龙惟合变化,谁不愿甘泽。

久谢承明庐,居然服逢掖。

行行二十载,岂惟六月息。

古调终有谐,今见垂天翼。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端峰山的壮丽景色和邵端峰方伯在官场与自然之间的独特心境。首句“端峰倚天日,氛氲罗秀色”以夸张的手法,将端峰山描绘得仿佛直插云霄,与天相接,四周弥漫着浓厚的秀美之气。接下来,“肤寸蒸为云,触彼泰山石”则通过比喻,形象地展现了云雾的形成过程,以及云雾与山石的相互作用,生动地展示了自然界的动态之美。

“龙惟合变化,谁不愿甘泽”两句,借龙的形象表达了对变化与甘霖的向往,寓意邵端峰方伯渴望在官场中施展才华,为民众带来福祉。接着,“久谢承明庐,居然服逢掖”描述了邵端峰方伯远离官场喧嚣,选择隐居的生活状态,但内心仍保持着对官职的尊重与期待。

后半部分“行行二十载,岂惟六月息”表达了邵端峰方伯在官场中奋斗了二十年,不仅是为了暂时的休息,更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古调终有谐,今见垂天翼”则是对邵端峰方伯最终能够实现自己目标的肯定与祝福,象征着他如同展翅高飞的鸟儿,即将达到事业的巅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物心境的细腻刻画,展现了邵端峰方伯在追求理想与实现自我价值过程中的复杂情感和坚定信念。

作者介绍

黄佐
朝代:明

(1490—1566)明广东香山人,字才伯,号泰泉。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提学佥事,旋改督广西学校。弃官归养,久之起右春坊右谕德,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寻罢归,日与诸生论道。学从程、朱为宗,学者称泰泉先生。所著《乐典》,自谓泄造化之秘。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
猜你喜欢

和秦仲对雨

雨多檐溜响潺潺,矮屋深窗面面关。

秉烛襟期怜昼短,看花心绪恨晴悭。

银塘水满鸥先下,翠幕春寒燕未还。

执戟扬雄今白发,久无梦到紫宸班。

(0)

题慈隐庵

高僧以慈隐,远在石桥西。

地接支郎寺,门临孝子溪。

松风斜落径,竹影乱侵畦。

不见中岩老,荒村独杖藜。

(0)

癸巳新春作

盗贼生涯困,回头尽战尘。

春来长是病,老去不如人。

屋小香常集,杯深酒尚醇。

何时洗兵甲,同作太平民。

(0)

题引子龙

黑云万里随长风,白日失色天濛濛。

老龙翻身出海底,瞬息之间升太空。

小龙奋跃力尚微,举头大叫追其宗。

老龙正飞复回顾,煇煇紫电生双瞳。

浩然神气两相接,其间变化难形容。

秋蟾老子写此图,野夫一见心忡忡。

苦念苍生久枯槁,焚香再拜心肃恭。

上祈老龙垂恻隐,特遣龙子施神功。

四时膏泽及时降,大有五谷年登丰。

风不鸣条雨破块,厝民寿域时熙雍。

龙兮龙兮,有功如此,斯不失其为真龙。

(0)

赠胡巡检民

重云闭湿热,欲作夏至雨。

胡子溪上来,披衣一相语。

南风解人意,稍亦入窗户。

开樽荐瓜韭,汲井具鸡黍。

子为庐陵秀,家世蕃且钜。

早岁走京师,骞然好仪矩。

诗书虽素习,杀气在眉宇。

暂为巡警吏,出入备钲鼓。

手弓张黑角,腰箭开白羽。

里疃散鸡豚,垣墙奔狗鼠。

因思闽广间,壤地有深阻。

凶豪据溪洞,老幼负戈弩。

几微相啖噬,动辄生龃龉。

古今声教远,往往累南土。

整齐非束缚,全活在绥抚。

荒忽固无常,跳踉乃其所。

虽云聚蜂蚁,颇亦顿军旅。

远道困供输,穷陬多毒蛊。

幸逢天子圣,元帅复雄武。

前岁醢光卿,今年烹志父。

此虽下愚者,生育皆父母。

端由一念失,血肉涴砧斧。

天道实宽容,皇威安敢侮。

今闻豺狼窟,悉已反农圃。

早暮或笙竽,村墟且商贾。

奸臣操国柄,近亦死南浦。

诏书一日下,海内尽歌舞。

横算罢舟车,求贤复科举。

闾阎皆跨马,流谪归故处。

百祥斯可至,万恶为之沮。

顾余头已白,甚觉负章甫。

眼目更昏眵,筋骸将伛偻。

子年才十五,声价满吴楚。

朋友实天伦,磊落倾肺腑。

行当分阃椟,终可立朝著。

相看方侃侃,索别何踽踽。

波涛随地有,切莫倦篙橹。

双双鹳鹤来,一一渔樵去。

凄迷斜照草,髣髴晚烟树。

出处莫为谋,音书可相许。

(0)

送赵伯常归扬州

往年初记抵京师,正类机云入洛时。

未说鳌头分赤管,先传马首控青丝。

琼楼旧醉家家酒,金刹新题处处诗。

此日扬州归去路,锦衣光采照城池。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沈守正 庞蕴 袁桷 邱云霄 梁清标 张侃 林占梅 曹尔堪 周瑛 伍瑞隆 张以宁 汪莘 丁复 许有壬 梁以壮 张洵佳 李洪 李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