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居终日静萧萧,明月清风伴寂寥。
子美囊空如是乏,渊明瓶罄叹无聊。
门偏巷僻常关闭,破屋云遮尚未消。
如此凄凉何所倚,葛巾方外任逍遥。
贫居终日静萧萧,明月清风伴寂寥。
子美囊空如是乏,渊明瓶罄叹无聊。
门偏巷僻常关闭,破屋云遮尚未消。
如此凄凉何所倚,葛巾方外任逍遥。
此诗描绘了一位贫居者的生活状态,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内心的孤独与淡泊。首句“贫居终日静萧萧”,开门见山地描述了居住环境的简陋与生活的宁静,一个“静”字,既点出了环境的寂静,也暗示了居住者内心的平静。接着,“明月清风伴寂寥”一句,运用自然界的美好景致来衬托人物的情感,明月清风虽好,却只能陪伴着寂寥的居者,进一步凸显了人物的孤独感。
“子美囊空如是乏,渊明瓶罄叹无聊”两句,借用了杜甫和陶渊明的典故,以历史上的两位诗人来映射当前人物的境遇。杜甫的“囊空”和陶渊明的“瓶罄”,都象征着生活贫困,表达了人物在物质匮乏时的无奈与感慨。这两句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也加深了读者对人物处境的理解。
“门偏巷僻常关闭,破屋云遮尚未消”则进一步描绘了居住环境的闭塞与破败,门的关闭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封闭,也是心灵世界的隔绝。破屋被云遮挡,暗示了外界的不关注与忽视,同时也象征着人物内心的自我保护与逃避。
最后,“如此凄凉何所倚,葛巾方外任逍遥”两句,表达了人物面对困境时的超然态度。在凄凉的环境中,人物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葛巾方外”的生活方式,即穿着葛巾,远离尘世的束缚,自由自在地生活。这种态度体现了人物的坚韧与豁达,即使身处逆境,也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贫居者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人物在困境中的孤独、无奈以及超然的态度,表达了对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
凄凉复凄凉,世间好事难久长。
月圆无奈阴云蔽,花发愁看风雨狂。
良人恩爱中道绝,秋月春花空断肠。
空断肠,心不移,玉洁冰清天自知。
翁姑老病儿娇痴,萧然四壁无遗赀。
辛勤纺绩事家业,暮暮朝朝颦黛眉。
但愿翁姑无恙儿成立,独抱穷愁甘受饥。
甘受饥,泪成血。
九原无路见良人,纵有衷情向谁说。
一夕为亲犹尽孝,若为男子事君何。
江淮多少英雄将,厚禄肥家学倒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