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僧归护国寺》
《送僧归护国寺》全文
宋 / 赵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振锡携瓶谒未央,薜萝衣湿惹天香。

晓辞丹陛君恩重,笑指旧山归路长。

何处漱泉吟夜月,几程闻雨宿云房。

他年松下敲门去,应许尘襟拂石床。

(0)
翻译
手持锡杖带着瓶,前往未央宫拜谒圣上。
清晨告别宫殿恩深,笑着指向故乡山路漫长。
在何处月下泉水边吟唱,多少旅程中听着雨声歇宿僧房。
将来某日我将来到松树下敲门,你是否允许我在石床上拂去尘埃。
注释
振锡:锡杖,佛教徒出行时携带的工具。
谒:拜见,拜访。
未央:未央宫,古代中国的皇宫。
薜萝衣:薜荔和女萝,植物名,常用来形容隐士的服饰。
晓辞:清晨告别。
丹陛:红色的台阶,代指皇宫。
君恩:皇上的恩典。
笑指:笑着指向。
旧山:故乡的山。
归路长:回家的路遥远。
漱泉:用泉水漱口或洗涤。
吟夜月:在夜晚的月光下吟诗。
云房:僧人居住的禅房,也指寺庙。
他年:未来某年。
松下:松树下。
敲门:拜访时的礼貌动作。
尘襟:尘世的忧虑或心情。
石床:石头制成的床,可能指禅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手持锡杖,携带水瓶,前往护国寺的场景。诗人以送别僧人为背景,表达了对僧人的深深敬意和对僧人归山修行生活的向往。首句“振锡携瓶谒未央”展现了僧人虔诚的姿态和长途跋涉的艰辛,而“薜萝衣湿惹天香”则暗示了僧人行走在自然之中,与天地之气相融。

“晓辞丹陛君恩重”表达了对朝廷的感激之情,僧人清晨离开皇宫,显现出其对皇恩的尊重;“笑指旧山归路长”则流露出僧人对于回归山林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期待,尽管归途遥远,但心情轻松愉快。接下来,“何处漱泉吟夜月”描绘了僧人在寂静的夜晚,在山泉边吟唱佛经,生活简朴而富有诗意。

最后一句“他年松下敲门去,应许尘襟拂石床”预示着诗人希望有一天能亲自拜访僧人,洗涤心灵上的尘埃,体验那份超脱尘世的宁静。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体现了诗人对僧人出尘入定生活的羡慕和对禅意人生的向往。

作者介绍

赵况
朝代:宋

赵况,天水(今属甘肃)人。进士及第(《乖崖集》卷八《送赵况进士谒李员外序》)。真宗时通判宿州(《武夷新集》卷四《史馆赵祠部况通判宿州》)。
猜你喜欢

游百花洲·其四

老柳如僵立,何年插小池。

迎风低散缕,拂水卧生枝。

自得萧闲趣,偏多倔强姿。

如何经劫火,飐冉似当时。

(0)

台疆杂感

昔年作尹海东头,宫阙金银发隐忧。

眼见蛟龙营窟宅,从今域外问谁收。

(0)

军行杂咏·其一

蒐材于覆军,得士岂能勇。

纷纷下第人,辇下聚秋蠓。

长安非我家,道路正汹汹。

对酒思貂裘,将车愁铁笼。

开门一客至,下马千言涌。

要我孱夫笔,佐彼军事冗。

我方嗒焉丧,闻言三曲踊。

走告王与钱,壮语相怂恿。

亦有尼行者,嗫嗫儿女恐。

人生取快意,失蜀匪望陇。

儒冠裹人头,终古茧居蛹。

卷书市鞍辔,僮仆日夜董。

偕行有三子,通名交揖拱。

同是毷氉身,相看一笑唪。

(0)

刘农伯过访静公适至谈论甚快别后有诗见寄依韵答和

晓月犹悬玉一弯,蓬门无客昼常关。

故人方喜骑驴到,邻叟俄逢弭策还。

世事共悲渊底日,乡心对语梦中山。

何时双桨桑阴下,与子追随十亩閒。

(0)

戊午六月从沈南一陈子松两先生及张倬云沈谱笙诸君观荷芦雨盦欢饮至月上始罢用少陵丈八沟诗分韵得放字客字·其一

临水结茅庵,位置自清旷。

芙蕖若亲人,灼灼窗前放。

布席面澄波,遥峰淡相向。

酒酣一散步,烟际闻渔唱。

(0)

七夕奉怀洪文卿阁学·其二

直北星躔变旦昏,锋车自此罄黄坤。

日南烽火忧时泪,江表弦歌待士恩。

早识禁中需颇牧,暂令域外料曹孙。

庙堂驾驭增新政,好待归朝借箸论。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曾参 吕不韦 公羊高 谷梁赤 宁戚 孔子 墨子 江采萍 徐惠 李朝威 李延寿 房玄龄 吴理堂 邹弢 孙梁 洪昇 郭麐 冯云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