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参古佛问忘情,可笑初孩尚未名。
自刻肺肝诚定誓,时牵耳目又寒盟。
苦无藉在书窗冷,赖有知怜风竹声。
好是鼻端消息在,夜堂流水梦初成。
曾参古佛问忘情,可笑初孩尚未名。
自刻肺肝诚定誓,时牵耳目又寒盟。
苦无藉在书窗冷,赖有知怜风竹声。
好是鼻端消息在,夜堂流水梦初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洋的作品,属于中唐以降诗歌中的豪放派风格。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于过往友情的怀念和现实生活中的孤独感受。
“曾参古佛问忘情,可笑初孩尚未名。” 这两句开篇即以哲理性语言探讨生命与情感的关系,同时揭示诗人内心深处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这里的“古佛”象征着智慧和超脱,“问忘情”表达了对尘世情感的放下,而“初孩尚未名”则隐喻着生命之初尚未被命名,充满了哲思。
接下来的“自刻肺肝诚定誓,时牵耳目又寒盟。” 展示了诗人对友情的坚守和誓言的认真。这里使用了强烈的情感语言,如“刻肺肝”、“牵耳目”,形象地表达了对朋友誓言的不渝承诺。
然而,随后的“苦无藉在书窗冷,赖有知怜风竹声。” 描述了诗人现实生活中的孤独和寒冷,以及他对友情的依赖。在这里,“书窗冷”象征着知识与文艺世界的宁静,而“知怜风竹声”则是自然界中唯一能带给他慰藉的声音。
最后,诗人的情感在“好是鼻端消息在,夜堂流水梦初成。” 中得到释放。这两句通过对细微感觉和夜晚流水声音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回忆的珍视,以及这种记忆在他心中逐渐清晰起来的情景。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友情怀念和超脱尘世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