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百新郎,转瞬耋年,阅三十春。
笑老夫落拓,砚仍磨铁,阿婆涂抹,鬓亦如银。
黻佩荣抛,糟糠味耐,留得沧桑历劫身。
聊相慰,这杨稊结果,未让松筠。回看世变浮云。
便富贵、神仙何足论。
但陶潜归后,琴尊无恙,孟光老去,井臼犹勤。
夕以永朝,唱余和汝,自把俚谣下酒频。
他年事,少鸿篇封禅,付与文君。
半百新郎,转瞬耋年,阅三十春。
笑老夫落拓,砚仍磨铁,阿婆涂抹,鬓亦如银。
黻佩荣抛,糟糠味耐,留得沧桑历劫身。
聊相慰,这杨稊结果,未让松筠。回看世变浮云。
便富贵、神仙何足论。
但陶潜归后,琴尊无恙,孟光老去,井臼犹勤。
夕以永朝,唱余和汝,自把俚谣下酒频。
他年事,少鸿篇封禅,付与文君。
这首《沁园春·银婚赠内》是夏孙桐在清末至近现代初创作的一首词,词中充满了对婚姻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伴侣的深情厚意。
上片“半百新郎,转瞬耋年,阅三十春”,开篇即以“半百”与“耋年”对比,形象地描绘了从青年步入老年的人生历程,中间“阅三十春”则点明了夫妻共同度过的岁月。接下来,“笑老夫落拓,砚仍磨铁,阿婆涂抹,鬓亦如银”几句,通过自嘲与幽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态度的豁达与乐观,同时也流露出对妻子的感激之情。“黻佩荣抛,糟糠味耐,留得沧桑历劫身”则进一步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珍惜,以及对平凡生活的满足与欣赏。“聊相慰,这杨稊结果,未让松筠”一句,以杨稊(一种植物)与松筠(松树与竹子)作比,寓意夫妻虽非贵族出身,却能携手共度风雨,不逊于高洁之士。
下片“回看世变浮云。便富贵、神仙何足论”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淡然态度,认为真正的幸福并非富贵与神仙,而是平凡生活中的相互陪伴与理解。“但陶潜归后,琴尊无恙,孟光老去,井臼犹勤”四句,分别引用了陶渊明与孟光的故事,强调了夫妻间的情感与责任,即使年华老去,依然能够保持生活的乐趣与和谐。“夕以永朝,唱余和汝,自把俚谣下酒频”则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画面,夫妻二人在日常生活中相互唱和,享受着生活的乐趣。“他年事,少鸿篇封禅,付与文君”结尾处,作者以文君(卓文君)的典故,预示着未来的生活将充满诗意与美好,夫妻间的爱情故事将被传颂。
整体而言,这首词情感真挚,语言生动,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婚姻生活的深刻体悟,也体现了他对伴侣的深厚感情与对生活的热爱。
萧寺霜晴日初吐,曦光烟翠横深坞。
经行迟立望吴山,气势飞翔争入楚。
山中有客冰雪姿,十年不听吴邦鼓。
忽然曳杖出山去,安禅后夜知何处。
石龛看月莫降龙,栗林暮过应冲虎。
此生聚散等浮云,可怜俯仰成今古。
吴江一色成琉璃,有寺正临江上住。
他年法眼照人天,赠诗记取南州祖。
唐安千指录琵琶,故事犹闻蜀叟誇。
樽酒何人陪北海,练裙今日见西华。
子归未得频芳草,我老无成学种瓜。
万里相逢俱白首,班荆长语夕阳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