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乌栖栖飞且号,晨来枝上啄楮桃。
楮桃已空楮叶死,犹啄枯枝觅虫蚁。
老乌赋分何其贫,未啼已被邻公嗔。
吁嗟老乌不自知,墙头屋上纷成群。
吴中贵游重鹦鹉,千金远致能言语。
花底红绦郑袖擎,盘中碧果秦宫取。
天生灵物得人怜,过者须来鹦鹉边。
老乌事事无足录,人间犹传夜啼曲。
老乌栖栖飞且号,晨来枝上啄楮桃。
楮桃已空楮叶死,犹啄枯枝觅虫蚁。
老乌赋分何其贫,未啼已被邻公嗔。
吁嗟老乌不自知,墙头屋上纷成群。
吴中贵游重鹦鹉,千金远致能言语。
花底红绦郑袖擎,盘中碧果秦宫取。
天生灵物得人怜,过者须来鹦鹉边。
老乌事事无足录,人间犹传夜啼曲。
这首诗名为《乌夜啼》,是宋代词人姜夔所作。诗人以老乌为题材,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老乌在清晨忙碌地寻找食物,尽管树上的楮桃已经空空如也,叶子也已凋零,它仍坚持不懈地啄食枯枝,寻找微小的虫蚁。这反映出老乌的生存境况之艰辛和命运的悲凉。
诗人感慨老乌的贫瘠生活,还未开始啼叫就被邻居嫌弃。接着,他通过对比,指出吴中富贵人家对能言善语的鹦鹉的宠爱,与老乌的被忽视形成鲜明对照。老乌虽然天生灵性,却未能得到人们的同等关注,只能在墙头屋上孤独地生活。
最后,诗人提到吴中贵游对鹦鹉的喜爱,暗示了社会对美丽外表和才艺的崇尚,而老乌则因为平凡无奇而被遗忘。然而,即便如此,老乌的故事仍被人们口耳相传,成为一首夜啼曲,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和对世态炎凉的感叹。
整首诗寓言深刻,借乌鸦的形象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生的无奈,具有一定的讽刺意味。
松偃石床平,何人识姓名。
溪冰寒棹响,岩雪夜窗明。
机尽心猿伏,神闲意马行。
应知此来客,身世两无情。
桂州南去与谁同,处处山连水自通。
两岸晓霞千里草,半帆斜日一江风。
瘴雨欲来枫树黑,火云初起荔枝红。
愁君路远销年月,莫滞三湘五岭中。
释子道成神气闲,住持曾上清凉山。
晴空礼拜见真像,金毛五髻卿云间。
西游长安隶僧籍,本寺门前曲江碧。
松间白月照宝书,竹下香泉洒瑶席。
前时学得经论成,奔驰象马开禅扃。
高筵谈柄一麾拂,讲下门徒如醉醒。
旧闻南方多长老,次第来入荆门道。
荆州本自重弥天,南朝塔庙犹依然。
宴坐东阳枯树下,经行居止故台边。
忽忆遗民社中客,为我衡阳驻飞锡。
讲罢同寻相鹤经,闲来共蜡登山屐。
一旦扬眉望沃州,自言王谢许同游。
凭将杂拟三十首,寄与江南汤慧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