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报恩寺》
《题报恩寺》全文
唐 / 刘禹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云外支硎寺,名声敌虎丘。

石文留马迹,峰势耸牛头。

泉眼潜通海,松门预带秋。

迟回好风景,王谢昔曾游。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bàoēn
táng / liú

yúnwàizhīxíngmíngshēngqiū
shíwénliúfēngshìsǒngniútóu

quányǎnqiántōnghǎisōngméndàiqiū
chíhuíhǎofēngjǐngwángxiècéngyóu

翻译
云雾之外的支硎寺,名声堪比虎丘山。
石头上留下了马蹄印痕,山峰形状似牛头峥嵘。
泉水暗中通向大海,松林门口已预示着秋天来临。
流连忘返的好风景,王谢两家昔日曾来游赏。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处幽深的佛寺景致,通过对自然山水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这片风景的赞美之情。"云外支硎寺"一句,以宏伟的气势设定了全诗的基调,"名声敌虎丘"则透露出寺庙之所以著名,是因其与虎丘相比,声势不减。

接下来的两句,"石文留马迹,峰势耸牛头",通过对自然岩石和山峰形态的描绘,强化了景致的雄伟感。其中"石文"指的是刻在岩石上的文字,这里的"留马迹"可能是指古人骑马至此所留下的印记,也或许象征着历代游人的足迹。山峰如同耸立的牛头,形象生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泉眼潜通海"则引出了水的元素,表明寺庙附近有泉水,与远方的大海相连,流转不息,既增加了景致的层次感,也增添了一份神秘。紧接着的"松门预带秋"进一步渲染了环境气氛,让人仿佛能感受到秋意浓郁的氛围。

最后两句"迟回好风景,王谢昔曾游"表达了诗人对这片美丽景致的留恋之情,以及对古代名士如王、谢等曾到此地游历的怀念之意。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历史文化的联想,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高远境界。

作者介绍

刘禹锡
朝代:宋

猜你喜欢

澄思·其四

冤煞东君德二三,背花惆怅对花惭。

海中蜃气谁能住,山样鸳盟未易担。

河汉双星侵太白,天风八面捲随蓝。

同床各梦浑难觉,觅个痴人絮絮谈。

(0)

冠剑从军图为陈搢鱼书题

腰君七星嵌首之剑,冠军五岳真形之冠。

越裳正多事,南望天漫漫。

扬鞭一笑抵百蛮,丈夫意气轻关山。

冯唐喊信边人诵,此去原为知己用。

貔虎奋怒豕蛇穷,坐见华夷成一统。

画沙聚米殊模糊,倩君健笔为之图。

天险神奸收尺幅,㕙毫三寸胜万夫。

马下露布盾鼻墨,英雄不脱书生色。

画中形势已瞭然,出奇制胜人莫测。

一尺之面七尺身,凌烟云台非异人。

不捣黄龙意未快,九天忽下佳兵戒。

丹青闲然李将军,笔尖未达西南界。

剑不跃,冠且弹。

一官已觉君恩重,百战方知将略难。

髀肉久生犹喑哑,风云奇气重追写。

披图仿佛闻鼓鼙,匹马短衣真健者。

方今海上未洗兵,天心人事多不平。

太阿柄下移,补履名分轻。

偶看从军图,思作从军行。

君行君法再拭土,吾戴吾头须结缨。

平填瀛海铲三岛,貌取扶桑万丈献阙廷。

芙蓉古色竹皮样,双鬓虽华气逾壮。

知君终非百里才,对镜自画封侯相。

(0)

哭黄摩西先生即题其遗稿·其四

文字缘同骨肉深,频年湖海惯追寻。

掌中雷自惊凡耳,肘后方难治苦心。

十九寓言空领略,三千剑气久销沉。

寒斋夜对残檠坐,风雨寥寥爨下音。

(0)

挽易顺鼎联

三世分明,才子神童来虎阜;

四魂归去,歌儿舞女吊龙阳。

(0)

美人粪

西方不尽冷心怨;上著须防佛顶多。

(0)

左回

从来左道沿三古;试取回妃比四春。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贺兰进明 虞仲文 舒元舆 焦循 刘定之 李从善 嵇璜 鲍令晖 李元度 裴秀 傅尧俞 孔绍安 王播 范泰 林外 何晏 陈沆 范传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