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偃石床平,何人识姓名。
溪冰寒棹响,岩雪夜窗明。
机尽心猿伏,神闲意马行。
应知此来客,身世两无情。
松偃石床平,何人识姓名。
溪冰寒棹响,岩雪夜窗明。
机尽心猿伏,神闲意马行。
应知此来客,身世两无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逸者在自然中的生活状态,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抒情,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名利的超脱与淡然。
"松偃石床平,何人识姓名。" 这两句诗设定了一种清幽、寂静的环境,其中“松偃石床”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隐逸者居住的自然环境,而“何人识姓名”则暗示了隐逸者的不愿为世俗所知,保持着一种超然独立的人生态度。
"溪冰寒棹响,岩雪夜窗明。" 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深邃幽静而又清冷的氛围。“溪冰”与“岩雪”共同构建了一幅冬日山谷之景,而“寒棹响”和“夜窗明”则在视觉之外增添了听觉上的凄凉感,进一步强化了诗中那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机尽心猿伏,神闲意马行。" 这两句诗转向内省,展现了隐逸者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自在。“机尽”指的是机缘用尽,即不再被外界牵绊;“心猿伏”则是比喻心灵的平和无波;“神闲意马行”则形象地表达了心神的自由自如,宛若骑马漫游,无拘无束。
"应知此来客,身世两无情。" 最后两句诗通过对“此来客”的点化,以及“身世两无情”的肯定,更深层次地表达了隐逸者对于尘世的超然与脱离,他们既不为肉体之需所累,也不受世俗情感的束缚,实现了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隐逸者对于名利的淡泊明志和超然物外的情怀,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和高远境界的山水田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