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宋遗民,江湖寄客,灌莽荒墩一个。
念半世、青衫红泪,哭不了、中原天堕。
到如今、白骨空山,风云护、未许短犁耕破。
叹青史遗文,多年读遍,此日墓门亲过。
一盏椒浆浇道左。问浩气雄才,销沉何所。
平吴志、功名未展;访戴梦、烟波长锁。
剩斜阳、三尺荒碑,惹千载骚人,停鞭驻舸。
也还胜兰亭,水声咽处,寂寞冬青花朵。
赵宋遗民,江湖寄客,灌莽荒墩一个。
念半世、青衫红泪,哭不了、中原天堕。
到如今、白骨空山,风云护、未许短犁耕破。
叹青史遗文,多年读遍,此日墓门亲过。
一盏椒浆浇道左。问浩气雄才,销沉何所。
平吴志、功名未展;访戴梦、烟波长锁。
剩斜阳、三尺荒碑,惹千载骚人,停鞭驻舸。
也还胜兰亭,水声咽处,寂寞冬青花朵。
这首词以哀婉的笔触,描绘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切缅怀与对逝去英雄的惋惜之情。词中“赵宋遗民,江湖寄客”开篇,点明了词人的身份背景,身处动荡时局中的漂泊者,为后文的情感铺垫。接着,“灌莽荒墩一个”一句,形象地描绘出墓地的荒凉景象,暗示着主人公的孤独与寂寞。
“念半世、青衫红泪,哭不了、中原天堕。”这一句表达了词人对于自己半生经历的感慨,以及对于失去的故土的深深哀悼。接下来,“到如今、白骨空山,风云护、未许短犁耕破。”则进一步描绘了墓地的荒凉与不可改变的历史事实,暗含着对英雄事迹无法被遗忘的期待。
“叹青史遗文,多年读遍,此日墓门亲过。”词人感叹于历史文献的丰富,却在今日亲自来到墓前,这种对比凸显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以及对逝去英雄的敬仰之情。随后,“一盏椒浆浇道左。”通过祭奠的动作,表达了对英雄的怀念与敬意。
“问浩气雄才,销沉何所。”这一句提出了对英雄精神消逝的疑问,流露出对英雄命运的深思。接下来,“平吴志、功名未展;访戴梦、烟波长锁。”通过典故,进一步表达了对英雄未能实现抱负的遗憾,以及对英雄梦想的追忆。
“剩斜阳、三尺荒碑,惹千载骚人,停鞭驻舸。”词人通过夕阳下的荒碑,引出了历代文人墨客的共鸣,表达了对英雄事迹的永恒纪念。最后,“也还胜兰亭,水声咽处,寂寞冬青花朵。”将词境拉回现实,以兰亭的宁静与冬青花的寂寞,反衬出英雄墓地的凄凉与历史的沉寂,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英雄精神的崇高敬仰和对历史记忆的珍视。
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展现了词人对英雄主义的深刻理解与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
春郊杂遝拥红旌,共访仙踪啸傲行。
云径直从深崦入,石梁宛在半空横。
岩边瑶圃新开出,洞里芝田旧种成。
羽客一枰无复见,青山留得烂柯名。
官闲何所之,倚楼纵远目。
田畴耒耜出,高下春雨足。
人家有生意,慰我苦幽独。
忆昨水沴馀,海气荡坤轴。
蛟龙坼川原,舟楫造溪谷。
禾麻安更论,未能保骨肉。
有子杀为食,何以厚风俗。
上赖天子圣,诏书勤抚育。
虽使发仓廪,饱岁实无畜。
郡县徒仓黄,论丁具糟粥。
所救无几何,往往委沟渎。
今兹气候正,逋民稍来复。
楚风重祠庙,才归竞巫祝。
此物岂有灵,焉能助丰熟。
渺思济时策,慎择良宰牧。
金缯斥诛求,教化行比屋。
祖宗德泽深,万岁长沐浴。
题诗起高兴,飘然跨鸿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