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北游初归奉家慈还居沙亭作·其二》
《北游初归奉家慈还居沙亭作·其二》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久客边州里,初归涨海滨。

三迁忧老母,九死愧先臣。

深爱存颜色,微忠托隐沦。

帘前双燕好,挟子献青春。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的《北游初归奉家慈还居沙亭作(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久居边疆后首次归来,对母亲的深深思念与感激之情。

首句“久客边州里”,点明诗人长期在外漂泊的生活状态,远离家乡,身处边疆之地。“初归涨海滨”则描绘了诗人初次返回故乡的情景,海边的景象象征着回归的喜悦与平静。

接着,“三迁忧老母,九死愧先臣”两句,诗人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关怀和对先辈的敬仰之情。在古代社会,孝道是极为重要的道德规范,诗人通过“三迁”(多次迁移住所以照顾年迈的母亲)和“九死”(比喻为母亲付出的艰辛与牺牲),展现了他对母亲无尽的爱与感激。同时,“愧先臣”则体现了诗人对先辈的尊敬与自省,暗示自己在面对家族荣誉与责任时的自我反省与内疚。

“深爱存颜色,微忠托隐沦”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表达。诗人深情地爱着母亲,这种爱不仅体现在日常的照料上,更体现在内心深处的思念与怀念之中。同时,诗人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与对家族的责任感寄托于隐居生活中,暗示了他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下,选择了一种更为内敛、低调的生活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忠诚与责任感。

最后,“帘前双燕好,挟子献青春”以自然界的景象作为结尾,寓意深远。双燕在帘前飞舞,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和谐,而“挟子献青春”则暗示了诗人希望将自己的青春与才华奉献给家庭与社会的美好愿望。这一场景既充满了生机与希望,也蕴含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景象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情厚意、对先辈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己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个人情感的佳作。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偈颂六十五首·其十三

世尊拈花,勾贼破家。迦叶微笑,声前失照。

雪峰辊毬,双放双收。玄沙未彻,眼中拔屑。

云门顾鉴,递相脱赚。俱胝竖指,全无巴鼻。

遮一队汉,敌国家财。

(0)

赞木庵和尚

面目森严,语言希差。不出飞猿岭,道声蔼天下。

活懒庵不传之宗,死衲僧虚头话霸。

五坐道场,丛林增价。稽首拜手,虚空贴卦。

(0)

偈颂六十五首·其六十四

居于富贵中,不为富贵误。

赤手挨开解脱门,四方八面俱独步。

佛祖不知由,凭谁立本据。

咄咄咄,力叻希,闻见觉知齐合掌,铁牛生得凤凰儿。

(0)

偈颂四首·其四

一年三百六十日,今宵正是结交头。

移身换步无多子,六合清风来未休。

(0)

偈颂五首·其三

参学事,绝商量,急著眼,快承当,处处无非安乐乡。

阿呵呵,好快活,万两黄金也消得。

(0)

题海智寺壁

步步入山门,门前众水分。

上潮吞海日,古庙聚寒云。

树影中流见,秋涛隔岭闻。

还应觅新句,不琢自成文。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司马光 吕本中 释印肃 谢榛 马钰 曹勋 陈曾寿 孙蕡 吴芾 岳珂 许南英 黄景仁 邹浩 文徵明 元好问 刘禹锡 董其昌 王慎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