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取友兮得山姑,春雨春风沙土苏。
山粗屦绽不皴脚,祗恐叉头罥花落。
拜蘋婆,揖菜娘,所思兮岂可忘,苦楝风高须索防。
我取友兮得山姑,春雨春风沙土苏。
山粗屦绽不皴脚,祗恐叉头罥花落。
拜蘋婆,揖菜娘,所思兮岂可忘,苦楝风高须索防。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与自然亲近的山中女子形象,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首句“我取友兮得山姑”,诗人以第一人称视角,表达了自己在山中寻得了一位为友的山中女子,暗示了对自然界的亲近与喜爱。接着,“春雨春风沙土苏”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春雨滋润,春风拂面,大地复苏,万物生长,营造出一种清新、充满活力的氛围。
“山粗屦绽不皴脚,祗恐叉头罥花落”则进一步刻画了山姑的形象。她穿着粗糙的鞋子,却未让双脚受到伤害,这既体现了她的生活智慧,也反映了她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同时,诗人担心她可能会被花枝上的花瓣勾住,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流露出诗人对山姑的关心与爱护。
“拜蘋婆,揖菜娘,所思兮岂可忘”中的“蘋婆”和“菜娘”可能是山中常见的植物或生物,诗人通过向它们行礼,展现了对自然界的尊重与敬畏之情。这里也暗示了山姑与自然界的深厚情感联系,以及诗人对她情感的共鸣。
最后,“苦楝风高须索防”提醒人们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自己,尤其是面对可能带来的风险或不适。这不仅是对山姑的关怀,也是对读者的一种提醒,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深刻理解与负责任的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界的亲密关系,以及对山中女子独特魅力的欣赏与赞美,同时也蕴含着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保护意识。
满天灵籁入新题,返照疏林一杖藜。
檐外老松寒渐拙,槛前秋笋雨初齐。
情深未厌招莲社,兴发何当到剡溪。
稍待深秋足幽思,玉壶应为使君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