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穷双耳塞,心灭万愁平。
独见寒柯落,谁知秋吹生。
忘言安所托,含笑若为情。
何必临流洗,尘缘久已清。
道穷双耳塞,心灭万愁平。
独见寒柯落,谁知秋吹生。
忘言安所托,含笑若为情。
何必临流洗,尘缘久已清。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聋翁内心的宁静与超脱。首句“道穷双耳塞”,以“道穷”暗示人生道路的尽头,双耳塞则象征聋翁听不见外界的声音,暗示他已摆脱世俗的纷扰。接下来“心灭万愁平”,进一步说明聋翁内心已达到一种平静的状态,所有的忧愁都已消散。
“独见寒柯落,谁知秋吹生。”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深邃的意境。寒柯的落叶和秋风吹起,既是自然界的变化,也是聋翁内心世界的反映。落叶象征着生命的凋零,秋风则预示着季节的更迭,这一切都在无声地诉说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忘言安所托,含笑若为情。”这两句表达了聋翁在沉默中找到了心灵的寄托,他的笑容并非出于言语所能表达的情感,而是源自内心的满足和平静。这反映出聋翁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以及在孤独中寻找到的自我价值和精神慰藉。
最后一句“何必临流洗,尘缘久已清。”点明了聋翁的心境。他无需通过外在的行为来洗涤心灵的尘埃,因为他的心灵早已超脱了世俗的束缚,达到了一种纯净的状态。这句话不仅表达了聋翁对自身精神境界的自信,也暗示了他对生活态度的淡然和对世间万物的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聋翁形象的刻画,展现了其在面对生命困境时的超然态度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传达出一种超越物质和世俗的哲学思考。
寿酒年年旨,今年旨且多。
三郎初在侍,双鬓几曾皤。
庭隘回波舞,林低击壤歌。
乾坤真广大,风景更清和。
水活秧堪脱,山明雨乍过。
晓莺啼绿树,梁燕乳新窠。
每每人同乐,来来吉有他。
独怜西望眼,无奈白云何。
马首太行北,孤云渺江东。
忡忡刘子心,炯炯如狄公。
大江日夜流,云舒还复卷。
王事有程期,游子安得返。
何时拜家庆,春酒碧于油。
坐令回首处,变作綵云浮。
归装不自由,图画先春就。
稽首附征鸿,封君千万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