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人间值立秋,斗杓回指火西流。
乍闻细雨随风至,顿觉炎埃匝地浮。
老我忧怀忘就枕,何人乞巧竞登楼。
天公肯借银河水,一洗闾阎旱暵愁。
七夕人间值立秋,斗杓回指火西流。
乍闻细雨随风至,顿觉炎埃匝地浮。
老我忧怀忘就枕,何人乞巧竞登楼。
天公肯借银河水,一洗闾阎旱暵愁。
这首诗描绘了七夕节与立秋时节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首联“七夕人间值立秋,斗杓回指火西流”点明了时间背景,七夕节与立秋的交汇,斗柄指向西方,暗示季节的更替。这两句既描绘了自然景观,也隐含了时光流转的哲理。
颔联“乍闻细雨随风至,顿觉炎埃匝地浮”通过听觉和触觉的描写,表现了雨水带来的清凉与湿润,与之前炎夏的炎热形成鲜明对比,形象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变换。
颈联“老我忧怀忘就枕,何人乞巧竞登楼”则转向了情感层面,诗人年老体衰,忧虑重重,难以入眠,而此时人们却在庆祝七夕,乞求心灵的寄托,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尾联“天公肯借银河水,一洗闾阎旱暵愁”以浪漫的想象收束全诗,希望天公能借来银河之水,解除人间的干旱之苦,既体现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感悟,具有浓郁的人文关怀和审美情趣。
南海阴墟,祝融之宅,即祀于旁。
帝命南伯:吏惰不躬,正自令公。
明用享锡,右我家邦。惟明天子,惟慎厥使。
我公在官,神人致喜。海岭之陬,既足既濡。
胡不均弘,俾执事枢。公行勿迟,公无遽归。
匪我私公,神人具依。
骏马牵来御柳中,鸣鞭欲向渭桥东。
红蹄乱蹋春城雪,花颔骄嘶上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