迂拙全无补,区区祇耐劳。
青灯常独照,白发不相饶。
恋阙江云隔,忆家山月高。
武夷有馀稿,何事注离骚。
迂拙全无补,区区祇耐劳。
青灯常独照,白发不相饶。
恋阙江云隔,忆家山月高。
武夷有馀稿,何事注离骚。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黻的作品,通过对比和反衬,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才华不济、学业无成的自我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家国的思念之情。
“迂拙全无补”,开篇即以自谦之词,表示自己的才能迟钝,没有任何裨益,是一种自嘲和自卑的情绪。接着,“区区祇耐劳”则是表明自己虽然只是小心翼翼地努力着,但也只能这样平庸而已。
“青灯常独照”,夜晚孤独一人之时,唯一的陪伴只有那盏青色的油灯,这里暗示了诗人孤寂和辛劳的生活状态。紧接着,“白发不相饶”则是用白发来比喻自己年华已老,但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成就,是对时光无情的一种感慨。
“恋阙江云隔”,这里的“阁江”可能指的是某个具体的地方,通过“云隔”来形容与家乡之间的阻隔和相思之情。下句“忆家山月高”则是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深切思念,夜晚望着高悬的明月,心中充满了对远方家园的怀念。
最后两句,“武夷有馀稿,何事注离骚”,“武夷”可能是指某个地方,而“馀稿”则是未完成或未被人知的文稿。诗人问自己,为何要在这些不为人知的文字上花费心思,这里流露出一种对自己的才华和作品无从发挥的无奈。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的自我反省和对家庭的深切思念,展现了一个学者、文人的内心世界,以及在个人成就与家国情怀之间所产生的矛盾和冲突。
白草南山猎,调弓发指鸣。
原边黄犬去,云外皂雕迎。
近出长陵道,还看小苑城。
聊从向来骑,回望夕阳平。
老菊残梧九月霜,谁将先暖入东堂。
不因造物于人厚,肯放南枝特地香。
九鼎燮调端有待,百花羞涩敢言芳。
看来水玉浑相映,好取龙吟播乐章。
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
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
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