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戍妇吟》
《戍妇吟》全文
宋 / 刘黻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月色暗还明,邻家砧杵声。

有衣难寄远,无衣不关情。

冰合长沙渡,霜枯细柳营。

北征人未返,鸿雁又南征。

(0)
翻译
月光忽明忽暗,邻家传来捣衣声。
虽然有衣服难以寄往远方,但没有衣物却触动人心。
长沙渡口结冰,细柳营中枝叶凋零。
出征的人还未归,大雁又开始向南方飞去。
注释
月色:月光。
暗还明:忽明忽暗。
砧杵:捣衣石和棒槌,古人用来捣衣。
有衣:有衣物。
难寄远:难以送到远方。
无衣:没有衣物。
不关情:却能触动情感。
冰合:结冰。
长沙渡:地名,长沙附近的渡口。
霜枯:被霜冻得枯萎。
细柳营:古代军营,以柳树为标志。
北征人:北方出征的人。
未返:还未归来。
鸿雁:大雁,常用来象征信使或思乡之情。
南征:向南迁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戍妇在深夜里思念远方丈夫的景象。开篇“月色暗还明,邻家砧杵声”两句,以月光的变化和邻家织布的声音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有点忧郁的情绪。

接着,“有衣难寄远,无衣不关情”表达了戍妇对丈夫的思念之深,她虽然有衣服想要送给远方的亲人,但又觉得无论是否穿着自己织的衣物,心中的牵挂都是一样的。这里展现了古代女性对于家庭和爱人的忠诚与关怀。

“冰合长沙渡,霜枯细柳营”两句,则描绘了一种严寒的边塞景象,通过自然环境的刻画,间接映射出戍妇内心的孤寂与凄凉。

最后,“北征人未返,鸿雁又南征”表达了对远方丈夫未归的担忧,以及秋天大雁南迁时所引发的思念之情。这里“北征人”指的是边疆的戍卒,而“鸿雁又南征”则是古代常用来比喻离别的意象,诗人通过这种自然现象来强化自己的情感表达。

整首诗以其深婉的情感和精致的笔触,展现了宋代女性在边塞环境下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

作者介绍
刘黻

刘黻
朝代:宋

(1217—1276)温州乐清人,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少读于雁荡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以上书忤执政,安置南安军。及还,复极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由学官试馆职。历监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元兵陷临安,陈宜中谋拥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罗浮病卒。有《蒙川遗稿》。
猜你喜欢

夜雨

怪底山凉切枕衾,??夜雨落空林。

继沾更较前朝渥,疏滴旋听密点斟。

枫叶不殊蕉叶响,早田望到晚田心。

澍非急阵应遐被,伫拟京师报喜音。

(0)

幻花八咏用张鹏翀韵·其一霜花

灼灼裳裳玉有光,盘鸦难上内人妆。

已看傍晓花如幻,欲笑回空蜂枉忙。

青女女夷俱耐冷,释迦迦舍不关香。

色空一合归无迹,底似凡英落自伤。

(0)

咏葫芦笔筒

苦叶甘瓤祗佐飧,纵然为器乃壶樽。

岂知贮笔成清供,陡忆含饴拜圣恩。

巧是鸿钧能造物,训垂燕翼见铭言。

错综不易穷理境,经纬何曾达治源。

顿觉廿年成梦幻,那忘十载伴朝昏。

犹然我也如相待,惭愧休为刮目论。

(0)

命江苏巡抚爱必达驰至行在问以徐州事

齐鲁如云麦望秋,忧心日夜在徐州。

亟来更有畴咨事,首问吾民略息不。

(0)

登燕子矶观江

峭壁捍长江,探奇胜绝双。

目穷空宇合,耳骇雪涛淙。

鴥鸟瑞殷祖,泥驹造宋邦。

从来称守德,天堑讵斯漎。

(0)

敷文书院六韵

崇儒因广学,设教幸敷文。

砥砺先修已,圭璋待致君。

两京班莫羡,三策董应勤。

讵尚饰其貌,还应尊所闻。

江山诚助秀,华藻欲袪纷。

棫朴真材毓,勖哉鱼雅群。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谢薖 李希圣 柳永 林逋 李觏 朱彝尊 彭孙遹 萧纲 吴藻 陈邦彦 李流芳 皮日休 曹彦约 沈约 李峤 何绍基 周霆震 张舜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