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屈原塔》
《屈原塔》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古风

屈原遗宅秭归山,南宾古者巴子国。

山中遗塔知几年,过者迟疑不能识。

浮图高绝谁所为,原死岂复待汝力。

临江慷慨心自明,南访重华讼孤直。

世人不知徒悲伤,强为筑土高岌岌。

(0)
翻译
屈原故居在秭归山,古老的南宾曾巴国地。
山中的古塔已存多年,过客疑惑难以辨认。
那座高塔是谁所建,屈原之死岂需你来挽?
他面对江水情绪激昂,寻求重华诉说自己的正直。
世人无知只感哀伤,勉强为之筑塔高耸显扬。
注释
秭归山:屈原的故乡。
南宾:古代巴国的地名。
遗塔:遗留下来的古塔。
浮图:古时对塔的称呼。
原死:指屈原的去世。
重华:传说中的舜帝。
孤直:形容屈原的正直无邪。
悲伤:世人对屈原的哀悼。
岌岌:形容塔高耸的样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苏辙所作的《屈原塔》,他以屈原的故居秭归山为背景,描绘了一座古老的遗塔。诗人首先指出屈原故居所在,接着提到南宾曾是古代巴子国的领地,山中的塔年岁久远,以至于过客都难以辨认。诗人对塔的来历提出疑问,认为屈原虽已去世,但他的精神并不需要后人建造此塔来彰显,他的忠诚和正直在临江时已经自我表白,他曾南下去寻找舜帝(重华)申诉自己的清白。

诗中表达了对屈原高尚人格的敬仰,以及对世人仅凭悲痛而无理解的行为的批评,他们强行修建高耸的土塔,似乎是在过度哀悼。苏辙通过这首诗,寓言般地提醒人们应该深入理解和传承屈原的精神内涵,而非仅仅形式上的纪念。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闲中好

闲中好,春睡起来迟。瞥见红阑外,桃花开一枝。

(0)

摸鱼儿.题荷池晚泛图

指沈沈碧琉璃样,镜中呼出凉月。

才把斜阳生送了,都没一丝儿热。香成国。

有一种秋心,要与荷花说。菱歌唱彻。

且玉碗调冰,银镫照水,坐到满湖黑。

回首看,几个名场结客。黄尘衣上三尺。

谁似藕丝乡里做,消受花红水碧。鸥波阔。

算小小乌篷,便是江南宅。惹侬愁绝。

又采绿年年,闹红处处,飞梦到天末。

(0)

百字令·其二

麓宫高处,指遥天一白,湘流浩浩。

砧杵长沙三万户,不似此间秋好。

如此江山,几何岁月,都向愁中老。

半空吹笛,僧楼云气围绕。

且将上界星辰,下方烟雨,收拾归怀抱。

莫把登临无限感,换了尊前年少。

屈贾词章,朱张理学,大半知名早。

问来袖手,暮霞几朵红悄。

(0)

江城梅花引.用陈西麓原韵

筝篷殢雨夜萧萧。带归潮。送兰桡。

一角红楼,吹断紫云箫。

绣被焚香心事懒,愁不语,剪春灯,梦影飘。

知侬魂从何处销。吟鸾天际招。

恨也恨也眉间恨,付与谁描。

长使相思,短是可怜宵。

自别江南才几日,春又到,水边亭,花外桥。

(0)

南乡子.自题洞庭看月图,敬用家大人韵

洗出水都新。鱼地蟾天只一云。

我料嫦娥居碧海,愁辛。来觅英皇话夜分。

骚唱更微闻。万古灵均欲返魂。

悔把龙宫青玉笛,收存。吹得潇湘月满身。

(0)

鹧鸪天.客自沪上归,言海上多传余艳词,赋此感旧。三首·其一

澹墨浓愁写数行。妓楼僧院酒家墙。

西陵松柏盟苏小,南院桃花吊李香。

珊作架,锦为囊。少年别样冶游装。

鸳鸯乞句题红藕,鹦鹉徵诗赠绿杨。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徐玑 裘万顷 柳亚子 叶恭绰 胡曾 朱庆馀 赵师秀 王勃 熊琏 李频 韩翃 于右任 徐鹿卿 史达祖 揭傒斯 冯煦 李鸿章 岑安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