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遗宅秭归山,南宾古者巴子国。
山中遗塔知几年,过者迟疑不能识。
浮图高绝谁所为,原死岂复待汝力。
临江慷慨心自明,南访重华讼孤直。
世人不知徒悲伤,强为筑土高岌岌。
屈原遗宅秭归山,南宾古者巴子国。
山中遗塔知几年,过者迟疑不能识。
浮图高绝谁所为,原死岂复待汝力。
临江慷慨心自明,南访重华讼孤直。
世人不知徒悲伤,强为筑土高岌岌。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苏辙所作的《屈原塔》,他以屈原的故居秭归山为背景,描绘了一座古老的遗塔。诗人首先指出屈原故居所在,接着提到南宾曾是古代巴子国的领地,山中的塔年岁久远,以至于过客都难以辨认。诗人对塔的来历提出疑问,认为屈原虽已去世,但他的精神并不需要后人建造此塔来彰显,他的忠诚和正直在临江时已经自我表白,他曾南下去寻找舜帝(重华)申诉自己的清白。
诗中表达了对屈原高尚人格的敬仰,以及对世人仅凭悲痛而无理解的行为的批评,他们强行修建高耸的土塔,似乎是在过度哀悼。苏辙通过这首诗,寓言般地提醒人们应该深入理解和传承屈原的精神内涵,而非仅仅形式上的纪念。
指沈沈碧琉璃样,镜中呼出凉月。
才把斜阳生送了,都没一丝儿热。香成国。
有一种秋心,要与荷花说。菱歌唱彻。
且玉碗调冰,银镫照水,坐到满湖黑。
回首看,几个名场结客。黄尘衣上三尺。
谁似藕丝乡里做,消受花红水碧。鸥波阔。
算小小乌篷,便是江南宅。惹侬愁绝。
又采绿年年,闹红处处,飞梦到天末。
麓宫高处,指遥天一白,湘流浩浩。
砧杵长沙三万户,不似此间秋好。
如此江山,几何岁月,都向愁中老。
半空吹笛,僧楼云气围绕。
且将上界星辰,下方烟雨,收拾归怀抱。
莫把登临无限感,换了尊前年少。
屈贾词章,朱张理学,大半知名早。
问来袖手,暮霞几朵红悄。
筝篷殢雨夜萧萧。带归潮。送兰桡。
一角红楼,吹断紫云箫。
绣被焚香心事懒,愁不语,剪春灯,梦影飘。
知侬魂从何处销。吟鸾天际招。
恨也恨也眉间恨,付与谁描。
长使相思,短是可怜宵。
自别江南才几日,春又到,水边亭,花外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