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杳何处,书札寄无由。
独宿月中寺,相思天畔楼。
露凝衰草白,萤度远烟秋。
怅望难归枕,吟劳生夜愁。
知音杳何处,书札寄无由。
独宿月中寺,相思天畔楼。
露凝衰草白,萤度远烟秋。
怅望难归枕,吟劳生夜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姚鹄的《寄雍陶先辈》。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知音的深切思念,以及独处时的孤独和愁绪。
"知音杳何处,书札寄无由。" 这两句描写诗人渴望找到能够理解自己心声的人,但即便是通过书信也无法传达自己的情感。
"独宿月中寺,相思天畔楼。" 诗人在明亮的月光下,独自居住在一座古寺之中,而那相思之情如同高楼一般,隔绝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
"露凝衰草白,萤度远烟秋。" 这两句生动地描绘出自然景象,露水浸湿了草叶使其变得洁白无瑕,而萤火虫在夜晚的空中穿梭,背景则是远处朦胧的秋天烟霭。
"怅望难归枕,吟劳生夜愁。" 诗人心中的思念之情无法平复,就像枕上之泪无法抑制,而诗人的内心在长夜中积累了许多辛劳和忧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远方知音的深切思念,表达了诗人独处时的孤独感和对归属的渴望。
倦游何似雁随阳,愁绪知添几线长。
归路驿梅多未破,吟边汀芷蔼馀香。
寄声鸥鹭旧同社,可奈鹥凫纷着行。
乞与东风一吹送,偃松犹及共流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