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归自淮右读楚辞有感》
《归自淮右读楚辞有感》全文
宋 / 杨冠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忆昔淮山战骨高,行人持节过临洮。

匣中剑气徒干斗,袖里纶钩莫钓鳌。

世事从来两蜗角,男儿不遇一鸿毛。

功名槐国吾深省,痛饮何妨读楚骚。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guīhuáiyòuchǔyǒugǎn
sòng / yángguānqīng

huáishānzhàngāoxíngrénchíjiéguòlíntáo

xiázhōngjiàngāndòuxiùlúngōudiàoáo

shìshìcóngláiliǎngjiǎonánér鸿hóngmáo

gōngmínghuáiguóshēnshěngtòngyǐnfángchǔsāo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冠卿的作品,名为《归自淮右读楚辞有感》。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历史沧桑感和个人的英雄无用武之感。

“忆昔淮山战骨高,行人持节过临洮。”诗人首先回忆起过去在淮山的战争,战争留下的遗迹至今犹存,而现在的行人持着符节(古代官员出行时所持的凭证)从临洮河畔经过。这里“战骨高”不仅描绘了历史上的血腥与悲壮,也隐含着对过去英雄事迹的怀念。

“匣中剑气徒干斗,袖里纶钩莫钓鳌。”诗人接着描写了一种无处施展的英勇情怀。匣中的剑虽然剑气凌厉,但却只能徒劳地炫耀;袖中的钩(古代兵器)也无法捕捉到任何敌人。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不甘平庸和英雄无用武之感。

“世事从来两蜗角,男儿不遇一鸿毛。”这两句是对历史和个人的宿命感慨。世间的事情如同蚕食桑叶,只剩下了空壳;而诗人自己也如同男子无法遇到一丝英雄的事迹。这是诗人深刻的悲观和无奈。

“功名槐国吾深省,痛饮何妨读楚骚。”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自我安慰。面对功名与世事的虚幻,诗人选择深刻反思;在痛饮酒水之际,不妨再次阅读楚辞以寄托自己的情怀。这也体现了诗人对于文学作品的依赖和治愈。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历史的回顾与个人命运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事迹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无奈时的自我安慰和情感寄托。

作者介绍

杨冠卿
朝代:宋   字:梦锡   籍贯:江陵(今属湖北)   生辰:1138-?

杨冠卿(1138-?)南宋诗人,字梦锡,江陵(今属湖北)人,举进士,为九江戎司掾,又尝知广州,以事罢。晚寓临安。闭门不出,与姜夔等相倡和。冠卿才华清俊,四六尤流丽浑雅,淳熙十四年(1187),编有《群公词选》三卷(已佚),自序曰:“余漂流困踬,久客诸侯间……时有所撄拂,则取酒独酌,浩歌数阕,怡然自适,似不觉天壤之大,穷通之为殊途也。”著有《客亭类稿》十五卷。《彊村丛书》辑有《客亭乐府》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猜你喜欢

题织锦璇玑图·其二

晞草露如郎行薄,乱花风似客情多。

归鸿见处弹珠泪,语燕闻时敛翠蛾。

(0)

本是一首寄芸叟

本末已倒置,是非当告谁。

同为天涯客,根冷聊相依。

生平尚气节,相约老不衰。

煎烹虽炎炎,何损百鍊姿。

太过空自反,急鞭尤恐迟。

(0)

七画一首

予兮仲尼后,老作外州行。

丹穴屯戎伍,朱衣走吏兵。

(0)

八画一首

牧守有民社,佳言多告余。

金芝先出谷,奔召戒征车。

(0)

呈介之

古柏青黄苦暗凋,怪松千尺老嶕峣。

词源浩浩声连海,笔力冲冲气逼霄。

贾赋任雄难作敌,杜诗虽健亦相饶。

英豪自古非尘物,他日峨冠立汉朝。

(0)

寄常父

秋风又摇落,历下意何如。

学馆人归后,山城月上初。

东西各引领,咫尺但通书。

难共重阳醉,黄花日向疏。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释月涧 李道纯 邹祗谟 王灼 周弼 施枢 夏原吉 黄镇成 林同 王铚 朱同 沈谦 高旭 许棠 刘才邵 王逢 释普度 蒋敦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