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之居兮寂莫,乃有好事兮出空谷。
访旧闻兮补残录,谓国虽亡兮礼可续。
明祀沦胥兮斯文之辱,上下旁皇兮遇之冥漠。
野田虽瘠兮意不薄,春有兰兮秋有菊,送明粢兮酿新醁。
甘棠已枯兮重濯濯,以教忠兮砺俗。
神其歆之兮不须巫祝。
神之居兮寂莫,乃有好事兮出空谷。
访旧闻兮补残录,谓国虽亡兮礼可续。
明祀沦胥兮斯文之辱,上下旁皇兮遇之冥漠。
野田虽瘠兮意不薄,春有兰兮秋有菊,送明粢兮酿新醁。
甘棠已枯兮重濯濯,以教忠兮砺俗。
神其歆之兮不须巫祝。
这首诗描绘了对一位忠贞之士的纪念与敬仰之情。诗人通过描述姜忠肃公祠内寂静的环境和访旧补录的行为,展现了对逝去英雄的怀念与追思。诗中提到的“明祀”与“斯文之辱”,反映了对传统礼仪与文化的重视,以及在国家衰败时,文化传承的艰难与珍贵。
“上下旁皇兮遇之冥漠”,表达了在寻找与理解这位英雄精神时的迷茫与探索。接着,诗人描绘了祠堂周围的自然景象——“野田虽瘠兮意不薄,春有兰兮秋有菊”,象征着即使环境艰苦,但英雄的精神依然坚韧不屈,如同春天的兰花与秋天的菊花一样,永远绽放。
“送明粢兮酿新醁”,则是在祭祀仪式上,以丰盛的食物和美酒来表达对英雄的敬意与怀念。最后,“甘棠已枯兮重濯濯,以教忠兮砺俗”,通过比喻,强调了英雄精神的传承,即使面对困难,也要坚持教化民众,砥砺风俗,保持忠诚与正直。
整首诗通过对姜忠肃公祠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以及对祭祀仪式的描写,表达了对英雄精神的崇敬与传承,同时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深刻思考。
万古灰飞,算何用、黄金满屋。
吾老矣,几番重九,几杯醽醁。
此日登临多恨别,明年强健何由卜。
且唤教、儿女逐人来,寻黄菊。苹已白,枫犹绿。
鲈已晚,橙初熟。叹人间何事,稍如吾欲。
五柳爱寻王母使,三闾好作湘妃曲。
向飘风、冻雨返柴扉,骑黄犊。
欲觅存心法,当自尽心求。
此心尽处,豁地知性与天侔。
行尽武陵溪路,忽见桃源洞口,渔子舍渔舟。
输与逃秦侣,绝境几春秋。举全体,既尽得,要敛收。
勿忘勿助之际,玄牝一丝头。
君看天高地下,中有鸢飞鱼跃,妙用正周流。
可与知者道,莫语俗人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