缭绕晴空似雪飞,悠扬不肯著尘泥。
花边娇软黏蜂翅,陌上轻狂趁马蹄。
贴水化萍随浪远,弄风无影度墙低。
成团作阵愁春去,故把东君归路迷。
缭绕晴空似雪飞,悠扬不肯著尘泥。
花边娇软黏蜂翅,陌上轻狂趁马蹄。
贴水化萍随浪远,弄风无影度墙低。
成团作阵愁春去,故把东君归路迷。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柳絮在春日中的飘逸与灵动。首句“缭绕晴空似雪飞”以比喻的手法,将柳絮比作雪花,在晴空中轻盈地飘舞,营造出一种纯净而自由的氛围。接着,“悠扬不肯著尘泥”则赋予柳絮以生命,它在空中悠然自得,不愿沾染地面的尘埃,展现出其高洁脱俗的品质。
“花边娇软黏蜂翅,陌上轻狂趁马蹄”两句,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柳絮与自然界的互动。它轻柔地依附于花朵,吸引着蜜蜂的探访;在田野间追逐马蹄,仿佛与过往的行者嬉戏,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贴水化萍随浪远,弄风无影度墙低”进一步描绘了柳絮的飘散与流转。它们贴着水面,化为浮萍,随着波浪远去;在微风中轻盈地飘动,即使在低矮的墙垣前也留不下痕迹,展现出其轻盈与自由的特点。
最后,“成团作阵愁春去,故把东君归路迷”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感慨。柳絮成团成阵,似乎在为春天的离去而感到忧愁,它们故意让春天的使者——东君迷失方向,以此来挽留春天,流露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眷恋与不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柳絮飘逸姿态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也蕴含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与美好易逝的深刻思考。
故里夫差国,高名惠远师。
君恩从野逸,归棹逐凌澌。
旧访虽无念,牵怀亦有诗。
因行过秦望,为致李斯碑。
御宴宵陈敞百层,君恩芳景两难胜。
风传天上九成乐,月映楼前万树灯。
醉捧玉觞疑梦寐,静临丹槛似飞腾。
因观谢守窗中咏,自愧瀛洲是滥登。
金鼎天门开,反童复婴孩。
日月照昆仑,真君自然来。
三年结黄云,千日成圣胎。
九年登金阙,一纪升三台。
龙虎自然交,上帝安金台。
众神仰天表,忻慕心徘徊。
子今受灵文,专心如死灰。
积功十二年,功毕登云梯。
白光生圆象,紫气冲云霓。
端虚念太乙,浩劫天地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