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樵夫方壮年,手持樵斧西山边。
朝向西山石上坐,暮向西山云际眠。
行人过者问樵夫,愿君共坐语斯须。
美髯如戟好身手,虎狼不顾千金躯。
深林杳杳白日落,请君且去住城郭。
丰貂锦衣不识寒,肥肉美酒供大嚼。
暂时俯仰谁复嗤,恐随霜露填沟壑。
樵夫不答自微吟,东江渔者知我心。
西山樵夫方壮年,手持樵斧西山边。
朝向西山石上坐,暮向西山云际眠。
行人过者问樵夫,愿君共坐语斯须。
美髯如戟好身手,虎狼不顾千金躯。
深林杳杳白日落,请君且去住城郭。
丰貂锦衣不识寒,肥肉美酒供大嚼。
暂时俯仰谁复嗤,恐随霜露填沟壑。
樵夫不答自微吟,东江渔者知我心。
这首《樵歌行》描绘了一位西山樵夫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简朴而坚韧的生活态度。
诗中首先描述了樵夫的外在形象:“西山樵夫方壮年,手持樵斧西山边。”一位正值壮年的樵夫,手持着砍柴的斧头,在西山的一侧忙碌着。接着,“朝向西山石上坐,暮向西山云际眠。”白天他坐在西山的石头上休息,夜晚则在西山的云层间安眠,生活简单而自然。
“行人过者问樵夫,愿君共坐语斯须。”路过的人们会向这位樵夫询问,希望与他短暂交谈。这体现了樵夫与外界的互动,以及他平易近人的性格。“美髯如戟好身手,虎狼不顾千金躯。”诗人赞美樵夫不仅外貌英武,而且身手不凡,面对危险毫不畏惧,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勇气和决心。
“深林杳杳白日落,请君且去住城郭。”当太阳西下,深林变得幽暗时,诗人劝说樵夫暂时离开山林,回到城市中去。这里既有对城市生活的向往,也隐含着对自然生活的尊重与留恋。“丰貂锦衣不识寒,肥肉美酒供大嚼。”在城市里,人们穿着华丽的貂皮大衣,享受着丰盛的食物和美酒,但这种奢华的生活并不为樵夫所熟悉或认同。
“暂时俯仰谁复嗤,恐随霜露填沟壑。”诗人以反问的方式表达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同时也提醒樵夫要珍惜眼前的生活,因为时光易逝,生命无常。“樵夫不答自微吟,东江渔者知我心。”樵夫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低声吟唱,似乎在与东江的渔者心灵相通,共同分享着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樵夫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淡泊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既富有画面感,又蕴含哲理,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作品。
堪笑我心,如顽如鄙。兀兀腾腾,任物安委。
不解修行,亦不造罪。不曾利人,亦不私己。
不持戒律,不徇忌讳。不知礼乐,不行仁义。
人间所能,百无一会。饥来吃饭,渴来饮水。
困则打睡,觉则行履。热则单衣,寒则盖被。
无思无量,何忧何喜。不悔不谋,无念无意。
凡生荣辱,逆旅而已。林木栖鸟,亦可为比。
来且不禁,去亦不止。不避不来,无赞无毁。
不厌丑恶,不羡善美。不趣静室,不远闹市。
不说人非,不誇己是。不厚尊崇,不薄贱稚。
亲爱冤仇,大小内外。哀乐得丧,钦侮险易。
心无两睹,坦然一揆。不为福先,不为祸始。
感而后应,迫而后起。不畏锋刀,焉怕虎兕。
随物称呼,岂拘名字。眼不就色,声不来耳。
凡所有相,皆属妄伪。男女形声,悉非定体。
体相无心,不染不碍。自在逍遥,物莫能累。
妙觉光圆,映彻表里。包裹六极,无有遐迩。
光兮非光,如月在水。取舍既难,复何比拟。
了兹妙用,迥然超彼。或问所宗,此而已矣。
《无心颂》【宋·张伯端】堪笑我心,如顽如鄙。兀兀腾腾,任物安委。不解修行,亦不造罪。不曾利人,亦不私己。不持戒律,不徇忌讳。不知礼乐,不行仁义。人间所能,百无一会。饥来吃饭,渴来饮水。困则打睡,觉则行履。热则单衣,寒则盖被。无思无量,何忧何喜。不悔不谋,无念无意。凡生荣辱,逆旅而已。林木栖鸟,亦可为比。来且不禁,去亦不止。不避不来,无赞无毁。不厌丑恶,不羡善美。不趣静室,不远闹市。不说人非,不誇己是。不厚尊崇,不薄贱稚。亲爱冤仇,大小内外。哀乐得丧,钦侮险易。心无两睹,坦然一揆。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迫而后起。不畏锋刀,焉怕虎兕。随物称呼,岂拘名字。眼不就色,声不来耳。凡所有相,皆属妄伪。男女形声,悉非定体。体相无心,不染不碍。自在逍遥,物莫能累。妙觉光圆,映彻表里。包裹六极,无有遐迩。光兮非光,如月在水。取舍既难,复何比拟。了兹妙用,迥然超彼。或问所宗,此而已矣。
https://shici.929r.com/shici/BlsJM.html
水园沁碧,骤夜雨飘红,竟空林岛。艳春过了。有尘香坠钿,尚遗芳草。步绕新阴,渐觉交枝径小。醉深窈。爱绿叶翠圆,胜看花好。
芳架雪未扫。怪翠被佳人,困迷清晓。柳丝系棹。问阊门自古,送春多少。倦蝶慵飞,故扑簪花破帽。酹残照。掩重城、暮钟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