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颓岩壑间,磊落得天顽。
香叶低渐水,馀根倒挂山。
白猿窥子落,黄鹤认巢还。
不久应为石,莓苔旧已班。
摧颓岩壑间,磊落得天顽。
香叶低渐水,馀根倒挂山。
白猿窥子落,黄鹤认巢还。
不久应为石,莓苔旧已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通过对古松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时间流逝与物态变化的哲理。
“摧颓岩壑间,磊落得天顽。”开篇即以宏伟的画面,古松根系在坚硬的岩石之间,枝叶则向上延伸,与天空相接,显现出一种不屈不挠、与自然抗争的生命力。
“香叶低渐水,馀根倒挂山。”诗人细致地描绘了古松的枝叶随风轻拂水面,而那些枯萎的根系则倒悬在山壁上,这不仅展示了古松的顽强,更透露出岁月洗礼后的沧桑感。
“白猿窥子落,黄鹤认巢还。”这里借用白猿和黄鹤作为时间流转的见证,它们或在树间觅食,或归巢休息,这些生动的细节增添了诗中的生命气息,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中生命循环不息。
“不久应为石,莓苔旧已班。”最后两句则是对时间力量的沉思。古松终将化作岩石,而那些曾经覆盖在树干上的苔藓早已随风而去。这是对永恒与变化主题的深刻反思,也是诗人对于生命短暂和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慨。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古松这一生灵,勾勒出时间的痕迹,以及一切生命终将回归自然的宿命。诗人的笔触既有对大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生命易逝的深刻思考。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