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行欲尽,始觉春萌芽。
村柳色已新,蔼蔼烟中斜。
渡河指齐郊,河边见归槎。
淮徐行在眼,吴会亦匪赊。
道路空苦辛,分定勿复嗟。
生不爱京华,不如早还家。
还家春未暮,及见桃梨花。
北地行欲尽,始觉春萌芽。
村柳色已新,蔼蔼烟中斜。
渡河指齐郊,河边见归槎。
淮徐行在眼,吴会亦匪赊。
道路空苦辛,分定勿复嗟。
生不爱京华,不如早还家。
还家春未暮,及见桃梨花。
这首明代诗人李流芳的《南归诗十九首(其八)德州道中》描绘了诗人行至北方,春天的气息开始显现的场景。"北地行欲尽,始觉春萌芽",写出了诗人长途跋涉后,终于感受到春天的来临,春天的新绿在眼前悄然展现。"村柳色已新,蔼蔼烟中斜",通过柳树的颜色变化和轻烟袅袅,形象地描绘出春天乡村的宁静与生机。
接下来,诗人看到渡口的船只,预示着离故乡越来越近,"渡河指齐郊,河边见归槎","槎"指的是木筏,这里象征着归乡之路。"淮徐行在眼,吴会亦匪赊",淮徐之地渐入视线,吴越之地也不遥远,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期待。
然而,尽管路途艰辛,诗人意识到这是命中注定,无需过多哀叹,"道路空苦辛,分定勿复嗟"。他决定放弃京城繁华,选择早日回家,"生不爱京华,不如早还家",显示出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最后,诗人想象回家时正值春暖花开,"还家春未暮,及见桃梨花",以美好的春景结尾,渲染出归乡的喜悦和对家庭温馨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故乡的深深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