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犹存鲁两生,至今闻者尚心倾。
乾坤已正高皇统,制作还随汉事更。
世情迥与淳风别,山色须看过雨明。
枕底白云閒一片,直从南斗跨东溟。
礼乐犹存鲁两生,至今闻者尚心倾。
乾坤已正高皇统,制作还随汉事更。
世情迥与淳风别,山色须看过雨明。
枕底白云閒一片,直从南斗跨东溟。
这首诗是明代学者陈献章所作的《与世卿閒谈兼呈李宪副(其二)》。诗中,诗人以鲁地的礼乐传统起笔,表达了对古代儒家文化的敬仰和对其流传至今仍能深入人心的感慨。接着,他歌颂了高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统一和汉代制度的借鉴,暗示了一个新时代的秩序与变革。
"世情迥与淳风别"一句,揭示了时代变迁,人情风俗与古代淳朴风尚有了显著差异,暗示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山色须看过雨明"则通过自然景象,寓言只有经历过风雨洗礼,事物的本质才会更加清晰。
最后,诗人以"枕底白云閒一片"描绘出超然物外的心境,表达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超越世俗,直抵南斗(星宿名,象征高远)与东溟(东海)的豪迈气概。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陈献章深厚的学识和独特的诗风。
尝闻载酒者,去访子云居。
乃值徒御出,遂令谈笑虚。
为黍宁乏具,题凤岂有诸。
一听负荆语,还想蔺相如。
歌舞人已死,台殿栋已倾。
旧基生黑棘,古瓦埋深耕。
玉质先骨朽,松栋为埃轻。
筑紧风雨剥,埏和铅膏精。
不作鸳鸯飞,乃有科斗情。
磨失沙砾粗,扣知金石声。
初求畎亩下,遂厕几席清。
入用固为贵,论古莫与并。
端溪割紫云,空负世上名。
韩著毛颖传,何独称陶泓。
傥以较岁年,泓当视如兄。
君诗壮且奇,君笔工复妙。
二者世共宝,一得亦难料。
我今或盈轴,体逸思益峭。
有如秋空鹰,气压城雀鹞。
又如饮巨钟,一举不能釂。
既釂心已醉,颠倒视两曜。
吾交有永叔,劲正语多要。
尝评吾二人,放检不同调。
其于文字间,苦硬与恶少。
虽然趣尚殊,握手幸相笑。
牧人垂长髯,驱羊从北道。
老羝压大群,毛比长髯好。
暮归同一栏,朝出不择草。
既肥当用烹,从羝羝独保。
狡诱以全躯,角尾徒为老。
少年絜而腴,茸茸颔有须。
冒热跨马去,去去天王都。
借问去何谓,就医将疾驱。
客曰实诳我,健壮其非夫。
敢告固不绐,但怪所见愚。
瘠者未必病,病者未必癯。
天马不著肉,日走万里途。
山熊岂无膏,养体唯恐痡。
滞结在于内,安得形肌肤。
厥貌虽美好,厥疢勿须臾。
疗之欲其渐,炽之非爱躯。
此行不饮别,安得持酒壶。